|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InSAR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 第19-45页 |
| ·InSAR 处理流程概述 | 第19-20页 |
| ·InSAR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 第20-37页 |
| ·DEM 对 InSAR 处理的影响 | 第37-41页 |
| ·对流层折射延迟对 InSAR 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InSAR 大气延迟相位校正 | 第45-65页 |
| ·对流层信号传播延迟 | 第45-46页 |
| ·InSAR 大气延迟相位分类 | 第46-49页 |
| ·InSAR 大气延迟相位空间特征分析 | 第49-56页 |
| ·地形校正垂直分层大气延迟 | 第56-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四章 当雄地震断层 InSAR 形变观测 | 第65-95页 |
| ·地震周期形变观测 | 第65-68页 |
| ·当雄地震同震形变观测 | 第68-75页 |
| ·当雄地震震后形变观测 | 第75-90页 |
| ·当雄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再反演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 第五章 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重建 | 第95-143页 |
| ·方位向形变(AZO)观测技术 | 第95-109页 |
| ·三维地震形变场重建算法 | 第109-124页 |
| ·InSAR+MAI 优化算法在地震三维形变场重建中的应用 | 第124-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143-144页 |
| ·论文不足和今后工作展望 | 第144-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5-155页 |
| 附录 | 第155-161页 |
| 致谢 | 第161-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2-163页 |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 第163-16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