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国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我国关于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社会融资总量的界定 | 第17-18页 |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述 | 第18-20页 |
·中介目标的定义 | 第18-19页 |
·选择中介目标的原因 | 第19页 |
·中介目标的选择依据 | 第19-20页 |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般流动性理论 | 第20-21页 |
·金融中介机构理论 | 第21-22页 |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依据 | 第24-34页 |
·可测性分析 | 第24-27页 |
·可控性分析 | 第27-3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与其他中介目标相比较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34-47页 |
·数据选取、处理 | 第34-35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5-36页 |
·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6-38页 |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7-38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40页 |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 第40-45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0-42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47页 |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