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5页 |
第一章 个人影像生产时代的新独立电影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技术革命:个人影像生产方式的诞生 | 第15-19页 |
第二节 新独立电影:始于生产方式的“独立”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新独立电影与“民间影像”的关系 | 第21-25页 |
第二章 作者身份的民间化与传播渠道的公共化 | 第25-43页 |
第一节 身份权力的瓦解与作者身份的民间化 | 第25-33页 |
一、身份权力的构成 | 第25-28页 |
二、身份权力的瓦解 | 第28-30页 |
三、新独立电影作者身份考察 | 第30-33页 |
第二节 从市场的消亡到公共传播渠道的崛起 | 第33-43页 |
一、市场的消亡:影像生产成本的“消失” | 第34-38页 |
二、公共传播渠道的崛起:第三领域民间影像机构的助力 | 第38-43页 |
(一) 第三领域的成长与民间影像机构的崛起 | 第38-40页 |
(二) 新独立电影传播渠道考察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精英视域的民间转向——以底层影像为例 | 第43-72页 |
第一节 早期独立电影:精英视域下底层的泛化 | 第43-48页 |
一、被代言的底层 | 第45-47页 |
二、被边缘的底层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新独立电影:民间视域中底层的重建 | 第48-72页 |
一、民间视域——民间作者的个人视域 | 第48-50页 |
二、底层的重建:底层主体性的影像建构 | 第50-61页 |
(一) 主体的介入——精英意识与底层主体意识关系的重构 | 第50-56页 |
(二) 客体的自显:底层主体性的自我建构 | 第56-61页 |
三、底层的重建:去边缘化的底层社会的影像建构 | 第61-72页 |
(一) “底层”的主流转向 | 第63-66页 |
(二) “底层”的重新定义 | 第66-72页 |
结语 | 第72-77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77-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