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帕克电影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艾伦·帕克的成长经历及创作概况 | 第7页 |
二、艾伦·帕克电影的社会反响 | 第7-9页 |
三、研究现状与本文的创新点 | 第9-12页 |
第一章 坚守与创新相结合的电影创作意识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 第12-19页 |
一、真实再现中主观色彩的渗透 | 第12-15页 |
二、简单情节的复杂化叙事 | 第15-19页 |
第二节 精英思想的通俗书写 | 第19-24页 |
一、严肃主题的幽默化呈现 | 第19-20页 |
二、深度内涵的后现代式表达 | 第20-21页 |
三、传统类型的反叛式运用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反思与救赎并重的主题取向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对社会问题的理性反思 | 第24-26页 |
一、对毁灭性战争的控诉 | 第24-25页 |
二、对种族歧视的追问 | 第25页 |
三、对等级制度的批判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对现代人救赎的强烈诉求 | 第26-30页 |
一、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双重观照 | 第26-28页 |
二、对自由的终极追求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两种指向的形象塑造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对人物社会性的描绘 | 第30-32页 |
一、不断挣扎的底层阶级和边缘人 | 第30-31页 |
二、艰难抉择的中产阶级 | 第31-32页 |
三、传奇的平民领袖 | 第32页 |
第二节 对人物精神性的揭示 | 第32-41页 |
一、想象性认同的自我建构 | 第33-34页 |
二、与他者互动的自我救赎 | 第34-35页 |
三、激烈的反叛意识 | 第35-41页 |
第四章 影音元素的多样化运用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彰显现实意义的空镜头 | 第41-42页 |
一、还原故事背景 | 第41-42页 |
二、赋予影片深层次内涵 | 第42页 |
第二节 追求哲理意义的跳跃性剪辑 | 第42-45页 |
一、跳跃性时空的有序衔接 | 第42-44页 |
二、无序剪辑中隐含深刻哲理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电影音乐与内涵表达的融合 | 第45-48页 |
一、简单音符表现人物压抑的精神状态 | 第45-46页 |
二、杂糅的音乐类型与主题表达相得益彰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