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药用蛋白分子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sTNFRⅡ、rhG-CSF、M.RCAg-1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生物制药的简单综述第12-14页
 1 生物类药物的开发历史与国内外趋势第12-13页
   ·生物类药的产业化趋势第12页
   ·四大生物类药的研究趋势第12-13页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挑战第13-14页
第二章 Ⅱ型可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Ⅱ的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第14-28页
 1 前言第14-17页
   ·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与Ⅱ型可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Ⅱ的生物学功能第14-15页
   ·蛋白表达系统与sTNFRⅡ仿制药设计思路第15-17页
     ·蛋白表达系统的概述第15-16页
     ·目的蛋白开发难点第16页
     ·目的蛋白设计思路第16-17页
   ·本章实验目的第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材料第17-18页
   ·方法第18-21页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破碎离心第18页
     ·目的蛋白的初步纯化第18页
     ·目的蛋白层析纯化的条件优化第18-19页
     ·对不同上样条件下所得目的蛋白纯度考核第19-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28页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破碎第21-22页
   ·目的蛋白的纯化效果第22-26页
     ·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效果第22-23页
     ·洗脱峰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23-24页
     ·洗脱峰浓缩跑胶验证第24-25页
     ·洗脱峰纯度高效液相色谱(HPLC)验证第25-26页
   ·讨论第26-28页
第三章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生产中试第28-41页
 1 前言第28-34页
   ·人集落刺激因子与其重组蛋白药物介绍第28-31页
     ·hGCSF和rhG-CSF的基因与结构第28-31页
     ·GCSF和rhG-CSF生物学作用第31页
     ·rhG-CSF制剂的开发进度第31页
   ·中试放大生产的意义和标准第31-33页
     ·中试放大生产的意义第31-32页
     ·GMP与cGMP标准第32页
     ·GMP车间洁净度分级依据与消毒方式第32-33页
   ·生物药工业生产的设计理念第33页
   ·生物药质量检测第33页
   ·本章实验目的第33-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41页
   ·rhG-CSF发酵中试第34-36页
     ·材料第34页
     ·方法第34-36页
   ·菌体破碎与包涵体的收集、洗涤及变复性第36-37页
     ·材料及中试场所第36页
     ·方法第36-37页
       ·菌体破碎第36页
         ·包涵体的溶解变性第36页
         ·包涵体的稀释复性第36-37页
         ·阳离子交换层析第37页
       ·产品检测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7-39页
     ·中试发酵结果第39-40页
       ·APV高压匀浆破碎菌体循环数第40页
       ·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第40页
       ·产品收率检测第40-41页
第四章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M.RCAg-1原核表达与分离纯化第41-51页
 1 前言第41-43页
   ·多抗原表位疫苗的研究综述第41页
     ·多表位疫苗的优势第41页
     ·多表位疫苗的现存缺点第41页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M.RCAg-1第41-42页
     ·天然构象的312蛋白(M.RCAg-1)第41-42页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设计的必要性第42页
     ·恶性疟原虫多表位疫苗M.RCAg-1的结构特点第42页
   ·疫苗纯化的新兴方法第42-43页
     ·新型超大孔介质在疫苗等大分子蛋白质纯化中的作用第42页
     ·中空纤维膜切向流过滤技术第42-43页
 2 方法第43-46页
   ·多表位蛋白疫苗M.RCAg-1的诱导表达及菌体收集第43页
   ·重组蛋白的纯化路线第43-4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SDS-PAGE验证表达第46-48页
   ·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第48页
   ·蛋白原液体积排阻色谱第48-49页
   ·还原剂存在下的蛋白原液体积排阻色谱第49-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附录1 图目录第61-62页
附录2 表格目录第62-63页
附录3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迈克尔·鲁斯的生物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太行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