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社会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 第17页 |
·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娄烦县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 | 第20-29页 |
·基层社会管理观念陈旧 | 第20-23页 |
·基层领导干部缺乏群众观念 | 第20-21页 |
·基层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薄弱 | 第21-22页 |
·基层领导干部缺乏民生意识 | 第22页 |
·基层领导干部创新动力不足 | 第22-23页 |
·基层社会管理方式落后 | 第23-26页 |
·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技术落后 | 第23-24页 |
·社会管理主体唯一、管理格局简单 | 第24-25页 |
·社会管理人才数量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基层社会自治能力不足 | 第26-29页 |
·社会自治组织发育不完整 | 第26-27页 |
·社会自治基层群众参与度不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娄烦县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 | 第29-38页 |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切实转变社会管理观念 | 第29-31页 |
·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积极向群众靠拢 | 第29-30页 |
·从“管制”向“服务”转变,加强民生建设 | 第30页 |
·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规范干部行为 | 第30-31页 |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实行基层管理网络化 | 第31-33页 |
·科学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基层社会管理网络体系 | 第31-32页 |
·合理配置网格责任人,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团队 | 第32页 |
·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资源共享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 第32-33页 |
·多渠道培养社会管理人才,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 第33-34页 |
·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完善人才激励保障制度 | 第34页 |
·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积极拓展志愿者队伍 | 第34页 |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式,多方联动实现共同治理 | 第34-38页 |
·创新“说事评理”小组机制,加强基层群众参与性 | 第35-36页 |
·推动和加强跨界合作,实现多方联动共同治理 | 第36-37页 |
·动员社会组织资源,促进社会自治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娄烦县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 第38-45页 |
·转变思维方式,重塑政府社会管理理念 | 第38-40页 |
·重塑政府行政价值观,增强社会管理的凝聚力 | 第38-39页 |
·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强化社会服务意识 | 第39-40页 |
·重新定位、调整职能,实现网络化共同治理 | 第40-42页 |
·重新定位政府,打造“有限政府” | 第40页 |
·调整政府管控职能,加强社会服务职能 | 第40-41页 |
·推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网络化共同治理 | 第41-42页 |
·大力培养社会管理人才,提高社会管理专业化 | 第42-43页 |
·加强体制内人才队伍建设 | 第42页 |
·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完善人事制度 | 第42-43页 |
·培养基层群众自治观念,培育各类社会自治组织 | 第43-45页 |
·塑造公民精神,培养基层群众自治观念 | 第43页 |
·培育社会自治组织,提高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