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禽鸟文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禽鸟文化文献的记录概述 | 第17-25页 |
·先秦时期主要的鸟类文献概述 | 第17-19页 |
·《山海经》 | 第17-18页 |
·《庄子》 | 第18页 |
·《诗经》 | 第18页 |
·《楚辞》 | 第18-19页 |
·《禽经》 | 第19页 |
·秦汉时期主要的鸟类文献概述 | 第19-21页 |
·《说文解字》 | 第19-20页 |
·《尔雅》 | 第20页 |
·《全汉赋》 | 第20-21页 |
·唐宋时期主要的鸟类文献概述 | 第21-23页 |
·《全唐诗》 | 第21页 |
·《唐诗三百首》 | 第21页 |
·《全宋词》 | 第21-22页 |
·《宋词三百首》 | 第22页 |
·《太平广记》 | 第22页 |
·《太平御览》 | 第22-23页 |
·元明清时期主要的鸟类文献概述 | 第23-25页 |
·《四库全书》 | 第23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第23页 |
·《园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民俗风习中的中国传统禽鸟文化 | 第25-43页 |
·服饰中的禽鸟文化 | 第25-30页 |
·建筑中的禽鸟文化 | 第30-32页 |
·民间娱乐中的禽鸟文化 | 第32-40页 |
·纸鸢 | 第32-35页 |
·斗鸡 | 第35-39页 |
·口技 | 第39-40页 |
·中国传统禽鸟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中的中国传统禽鸟文化 | 第43-53页 |
·禽鸟繁殖饲养及驯化技术 | 第43-47页 |
·原始时期家畜的驯化 | 第43页 |
·三代时期家畜的驯化与饲养 | 第43-44页 |
·春秋战国时期家畜的饲养 | 第44页 |
·秦汉时期家畜的引种 | 第44-45页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畜的引种 | 第45页 |
·隋唐两宋时期家畜的饲养与引种 | 第45-46页 |
·元明清时期家畜的技术发展与相禽术 | 第46-47页 |
·物候学中的禽鸟 | 第47-49页 |
·鸟类羽毛及器官加工利用技术 | 第49-51页 |
·传统仿生学鸟类对科技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传统文学与艺术中的禽鸟文化 | 第53-72页 |
·艺术作品中的禽鸟文化 | 第53-65页 |
·先秦时期青铜器中的禽鸟文化 | 第53-57页 |
·秦汉魏晋时期画像砖中的禽鸟文化 | 第57-59页 |
·唐宋时期染织以及书画艺术中的禽鸟文化 | 第59-60页 |
·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中的禽鸟文化 | 第60-63页 |
·元明清时期宫廷画中的禽鸟文化 | 第63-65页 |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禽鸟文化 | 第65-72页 |
·先秦时期散文诗歌中的禽鸟文化 | 第65-68页 |
·秦汉时期乐府诗韵文中的禽鸟文化 | 第68-69页 |
·唐宋时期唐诗宋词中的禽鸟文化 | 第69-71页 |
·元明清时期小说中的禽鸟文化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哲学中的中国传统禽鸟文化 | 第72-81页 |
·哲学中的禽鸟文化源起 | 第72-77页 |
·鸟图腾 | 第72-73页 |
·鸟信仰 | 第73-77页 |
·禽鸟文化含蕴的人生哲理 | 第77-81页 |
·嘉昼色更晶,仁慈久乃存——表现“仁”文化特征 | 第77页 |
·起师哭玄元,义气震天地——表现“义”文化特征 | 第77-78页 |
·礼节家安外,和平俗在中——表现“礼”文化特征 | 第78页 |
·人多智慧广,星多天空亮——表现“智”文化特征 | 第78-79页 |
·古今履诚信,薄俗行苟简——表现“信”文化特征 | 第79-81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