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两种LBD转录因子及其DNA结合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6页
   ·高等植物 LBD 家族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1-17页
     ·LBD 基因的结构域特征第12-13页
     ·LBD 基因的功能第13-17页
   ·控制玉米穗部形态的 ramosa 基因通路研究第17-18页
   ·小麦穗形态发育模式及变异类型研究现状第18-21页
     ·小麦穗分枝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小麦超数小穗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蛋白融合表达纯化研究进展第21-25页
     ·MBP 融合蛋白技术第21页
     ·内含肽介导的蛋白纯化技术第21-22页
     ·SUMO 修饰的融合蛋白系统第22-2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TtRa2、AtLBD37 及其 DNA 结合结构域的克隆第26-32页
   ·材料第26页
     ·植物材料第26页
     ·宿主菌、克隆载体及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6页
     ·主要的培养基及试剂第26页
   ·方法第26-28页
     ·哥伦比亚拟南芥总 RNA 的提取第26页
     ·拟南芥 LBD37 基因克隆第26-27页
     ·pHMT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LBD37 基因克隆第28-29页
     ·原核表达载体 pHMT 构建第29-30页
     ·AtLBD37、TtRa2 基因及 DNA 结合结构域表达载体构建第30-31页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TtRa2、AtLBD37 及其 DNA 结合结构域的表达与纯化第32-38页
   ·材料第32-34页
     ·目的基因及融合表达载体第32页
     ·宿主菌、表达载体及分子生物学试剂第32页
     ·主要试剂第32-34页
     ·主要仪器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优化第34-35页
     ·重组蛋白的亲和纯化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重组蛋白表达条件优化第35-36页
     ·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分析第36页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小麦穗分枝基因的定位第38-47页
   ·材料和试剂第38-39页
     ·植物材料第38页
     ·遗传标记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小麦基因组的提取第39-40页
     ·遗传标记的选择第40页
     ·遗传标记的多态性分析第40页
     ·SSR 标记的 PCR 扩增第40页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分离与银染检测第40-41页
     ·遗传距离计算第41页
   ·结果分析第41-45页
     ·小麦基因组的提取第41页
     ·遗传标记的连锁性分析第41-42页
     ·遗传距离的计算第42-44页
     ·绘制 2A、2D 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第44-45页
   ·讨论第45-47页
     ·SNP 标记的多态性分析第45页
     ·定位结果第45-47页
第五章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附录 本实验所用到的 SSR 标记和 SNP 标记信息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苏植物牛耳草代谢组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禽鸟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