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概述 | 第9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1-16页 |
·空洞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爆破振动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既有隧道安全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岩石爆破机理及空洞理论研究 | 第17-31页 |
·爆破机理及应力波理论 | 第17-20页 |
·岩石爆破机理 | 第17-18页 |
·应力波理论 | 第18页 |
·隧道振动影响评判标准 | 第18-20页 |
·岩土本构关系 | 第20-23页 |
·屈服准则和破化条件 | 第20-22页 |
·几种常用的屈服准则 | 第22-23页 |
·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 第23页 |
·动态问题的数值模拟 | 第23-25页 |
·达朗贝尔直接平衡法 | 第24-25页 |
·按虚功原理建立平衡方程 | 第25页 |
·围岩背后空洞理论研究分析 | 第25-31页 |
·弹性二次应力状态 | 第27-28页 |
·塑性二次应力状态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振动波荷载模拟方式研究 | 第31-38页 |
·简化三角形荷载 | 第31-35页 |
·荷载加载方式 | 第31页 |
·荷载峰值和作用时间 | 第31-35页 |
·实测振动荷载波作为输入荷载 | 第35-37页 |
·炸药状态方程描述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 | 第38-46页 |
·动力有限元及 LS-DYNA 简介 | 第39-41页 |
·爆破振动荷载下的岩体本构模型 | 第41-43页 |
·炸药爆炸本构模型 | 第43-44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爆破荷载下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的二维力学分析 | 第46-78页 |
·依托工程 | 第46页 |
·模型介绍 | 第46-47页 |
·不同尺寸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 | 第47-58页 |
·空洞大小 2.0m×2.0m | 第47-50页 |
·空洞大小 1.0m×1.0m | 第50-52页 |
·空洞大小 0.5m×0.5m | 第52-54页 |
·无空洞 | 第54-57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57-58页 |
·不同临空高度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 | 第58-67页 |
·空洞临空 0 米 | 第59-61页 |
·空洞临空 1 米 | 第61-63页 |
·空洞临空 2 米 | 第63-66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66-67页 |
·不同围岩级别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 | 第67-76页 |
·Ⅲ级围岩 | 第68-70页 |
·Ⅳ级围岩 | 第70-72页 |
·Ⅴ级围岩 | 第72-75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爆破荷载下空洞对隧道结构影响的三维力学分析 | 第78-108页 |
·南山隧道 IV 级围岩爆破方案 | 第78-80页 |
·模型介绍 | 第80-82页 |
·空洞位置距离开挖面 5 米计算分析 | 第82-90页 |
·拱顶背后空洞 | 第82-84页 |
·拱腰背后空洞 | 第84-86页 |
·拱顶+拱腰背后组合空洞 | 第86-88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空洞位置距离开挖面 25 米计算分析 | 第90-98页 |
·拱顶背后空洞 | 第90-92页 |
·拱腰背后空洞 | 第92-94页 |
·拱顶+拱腰背后组合空洞 | 第94-96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空洞位置距离开挖面 50 米计算分析 | 第98-107页 |
·拱顶背后空洞 | 第98-100页 |
·拱腰背后空洞 | 第100-102页 |
·拱顶+拱腰背后组合空洞 | 第102-105页 |
·数据统计对比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8-110页 |
·结论 | 第108页 |
·展望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