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1 希金斯刺盘孢及十字花科炭疽病 | 第10-11页 |
| ·希金斯刺盘孢的危害特性 | 第10页 |
| ·希金斯刺盘孢的营养方式 | 第10-11页 |
| 2 炭疽菌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3 拟南芥及植物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 | 第13-15页 |
| ·模式植物拟南芥 | 第13-14页 |
| ·植物病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研究 | 第14-15页 |
| 4 农杆菌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研究 | 第15-19页 |
| ·农杆菌介导真菌的遗传转化 | 第15-16页 |
| ·农杆菌介导真菌的遗传转化原理 | 第16-17页 |
| ·反向PCR(Inverse-PCR)技术的应用 | 第17-19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0-2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材料 | 第20-22页 |
| ·希金斯刺盘孢菌株与农杆菌菌株 | 第20页 |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20-21页 |
| ·载体、抗性标记 | 第21页 |
| ·抗生素 | 第21-22页 |
| ·引物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农杆菌培养方法 | 第22页 |
| ·希金斯刺盘孢孢子培养方法 | 第22页 |
| ·ATMT转化方法 | 第22-23页 |
| ·转化子保存方法 | 第23页 |
| ·转化子的分子鉴定 | 第23-2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 ·农杆菌介导转化希金斯刺盘孢Ch-1菌株 | 第24页 |
| ·转化子的PCR鉴定 | 第24-25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希金斯刺盘孢突变体的初步筛选与分类 | 第27-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菌株 | 第27页 |
| ·拟南芥植株及培养材料 | 第27页 |
| ·其它试剂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9页 |
| ·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比较 | 第28页 |
| ·转化子产孢能力比较 | 第28页 |
| ·分生孢子萌发显微观察 | 第28页 |
| ·拟南芥室内种植 | 第28-29页 |
| ·孢子悬浮液接种拟南芥及侵染过程观察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野生型与突变体生长速度比较 | 第30-31页 |
| ·野生型与突变体菌株产孢量比较 | 第31页 |
| ·分生孢子萌发显微观察比较 | 第31-32页 |
| ·野生型与突变体菌株致病性及侵染观察比较 | 第32-33页 |
| 3 讨论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希金斯刺盘孢突变体菌株Pch-1E393和Pch-1C36菌株的研究 | 第34-5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3页 |
| ·材料 | 第34-36页 |
| ·菌株、载体 | 第34页 |
| ·培养基、试剂和抗生素 | 第34-35页 |
| ·酶类及试剂盒 | 第35-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42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的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测定 | 第36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和Pch-1C36的孢子产量测定及孢子萌发观察 | 第36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和Pch-1C36致病性测定 | 第36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和Pch-1C36侵染观察 | 第36-37页 |
| ·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中T-DNA的插入拷贝数 | 第37-39页 |
| ·Inverse-PCR扩增T-DNA插入位点侧端DNA序列 | 第39-41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及连接 | 第41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1-42页 |
| ·重组质粒的提取及PCR鉴定 | 第42页 |
| ·重组质粒的测序及克隆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 ·Pch-1E393及Pch-1C36菌株的形态特征 | 第43-44页 |
| ·Pch-1E393及Pch-1C36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及Pch-1C36孢子产量测定及孢子萌发观察 | 第45-46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及Pch-1C36致病性测定 | 第46页 |
| ·突变体菌株Pch-1E393及Pch-1C36侵染观察 | 第46-47页 |
| ·Southern杂交验证突变体中T-DNA的插入拷贝数 | 第47-48页 |
| ·反向PCR克隆T-DNA插入位点侧端DNA | 第48页 |
| ·侧翼序列全长及相关生物学信息分析 | 第48-52页 |
| 3 讨论 | 第52-5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