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能动司法的起源及内涵界定 | 第11-15页 |
(一) 能动司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3页 |
1、能动司法在西方的起源 | 第11页 |
2、我国能动司法的起源 | 第11-13页 |
(二) 能动司法的内涵 | 第13-15页 |
1、国内学者对能动司法内涵的研究 | 第13-14页 |
2、能动司法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我国实现能动司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19页 |
(一) 能动司法是我国推进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5-16页 |
(二) 能动司法是满足人民司法需求的有效途径 | 第16-17页 |
(三) 能动司法是转型时期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 第17-18页 |
(四) 能动司法是有效实现法律价值的内在需求 | 第18-19页 |
三、能动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5页 |
(一) 能动司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价值追求 | 第19-22页 |
1、追求社会目标是司法的基本导向 | 第20页 |
2、多元化社会规则和多元价值是司法考量的依据 | 第20-21页 |
3、调解成为处理社会纠纷的常规方式 | 第21-22页 |
4、便民利民是司法运行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 第22页 |
(二) 我国司法实践中能动司法所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1、调解功能的过分夸大 | 第22-23页 |
2、法官道德风险的增加 | 第23页 |
3、相关制度规范的欠缺 | 第23-25页 |
四、现阶段我国实现能动司法的基本对策 | 第25-30页 |
(一) 切实转变司法工作理念 | 第25-26页 |
(二) 努力提高能动司法的能力 | 第26页 |
(三) 适度限定能动司法的程度 | 第26-27页 |
(四) 着力健全能动司法机制 | 第27-30页 |
1、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第27-28页 |
2、健全便民利民的诉讼机制 | 第28页 |
3、建立科学的司法监督机制 | 第28-29页 |
4、健全完善的司法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