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集中审理的一般原理 | 第10-22页 |
一、集中审理原则的源起 | 第10-12页 |
(一) 集中审理原则在英美法系的源起 | 第10-11页 |
(二) 集中审理原则在大陆法系的源起 | 第11-12页 |
二、集中审理原则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三、集中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 集中审理是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 | 第13-15页 |
(二) 集中审理是程序经济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三) 集中审理是诉讼效益的内在要求 | 第16页 |
四、集中审理原则的诉讼价值 | 第16-19页 |
(一) 集中审理原则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 | 第16-17页 |
(二) 集中审理原则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 | 第17-18页 |
(三) 集中审理原则具有优化程序结构的价值 | 第18页 |
(四) 集中审理原则有利于尽快明确各种法律关系,保障人权 | 第18-19页 |
五、集中审理原则与其他刑事诉讼审理原则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一) 集中审理原则与诉讼及时原则的关系 | 第20页 |
(二) 集中审理原则与直接言词原则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 比较视角下两大法系集中审理的不同 | 第22-25页 |
一、形成的原因不同 | 第22页 |
二、集中的程度不同 | 第22-23页 |
三、救济的方式不同 | 第23-24页 |
四、诉讼价值的取向存在差异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集中审判原则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25-33页 |
一、确立集中审理原则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一) 改变我国审判模式的迫切需求 | 第25-26页 |
(二) 发挥直接、言词原则功效的必要需求 | 第26-27页 |
二、确立集中审理原则的可能性 | 第27-33页 |
(一) “对抗式”庭审方式的逐渐确立 | 第27-29页 |
(二) 司法实践的探索和总结 | 第29-30页 |
(三) 刑诉法的再次修正提供了契机 | 第30-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集审理原则的构想 | 第33-41页 |
一、明确确立集中审理原则 | 第33页 |
二、充实集中审理的具体内容 | 第33-37页 |
(一) 确立庭审法官不得更换规则 | 第33-34页 |
(二) 审判时间集中的要求 | 第34-36页 |
(三) 证据调查程序集中的要求 | 第36-37页 |
三、建立集中审理的保障机制 | 第37-41页 |
(一) 完善庭前准备程序 | 第37-38页 |
(二) 建立审判程序更新制度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