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RNA干扰的抗粗缩病转基因玉米材料创制

致谢第1-10页
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第11页
   ·玉米粗缩病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及病毒的形态结构第11-12页
     ·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第12页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播第12页
     ·玉米粗缩病的主要症状第12页
     ·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第12-13页
     ·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第13-14页
   ·植物病毒病的抗病策略第14-17页
     ·利用病毒外壳蛋白介导的抗性第14-15页
     ·利用复制酶介导的抗性第15页
     ·利用运动蛋白介导的抗性第15页
     ·利用RNA 干扰介导的抗性第15-17页
     ·RNA 干扰在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的优势第17页
   ·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第17-18页
     ·玉米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第18页
     ·玉米遗传转化启动子的选择第18-19页
     ·玉米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第19-21页
 引言第21-22页
第二章 RNA 干扰抗粗缩病载体的构建第22-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35页
   ·试验材料第22页
   ·生化试剂第22页
   ·主要仪器第22页
   ·试验方法第22-35页
     ·RNA 干扰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第23页
     ·标记基因Bar 的获得与改造第23-27页
     ·过渡表达载体PNCXB 的构建第27-28页
     ·loop 环和NOS 终止子的获得第28-29页
     ·CaMV35S 启动子的获得第29-30页
     ·正向目的片段插入第30页
     ·反向片段的插入第30-31页
     ·表达载体PNCXB-848 的构建第31-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第35页
   ·标记基因Bar 的获得与改造第35-36页
   ·过渡表达表达载体PNCXB 的构建第36-37页
   ·loop 环和NOS 终止子的获得第37页
   ·CaMV35S启动子的获得第37页
   ·正向目的片段的插入结果第37-38页
   ·反向目的片段的插入结果第38页
   ·表达载体PNCXB-848 的构建第38-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RNA 干扰片段的选择与获得第39页
   ·RAN 干扰结构对沉默效率的影响第39-40页
   ·标记基因的选择第40页
   ·标记基因的删除第40-41页
第三章 RNA 干扰基因的农杆菌介导转化第41-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试验材料第41页
   ·菌株第41页
   ·生化试剂第41-42页
   ·仪器第42页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42-43页
 2 试验方法第43-47页
   ·干扰基因的农杆菌电击转化第43-44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3页
     ·重组质粒PNCXB-848 的电击转化第43页
     ·阳性菌株的 PCR 验证及保存第43-44页
   ·干扰基因的农杆菌介导转化第44-45页
     ·幼胚准备第44页
     ·农杆菌准备第44页
     ·农杆菌侵染幼胚第44页
     ·幼胚和农杆菌的共培养第44页
     ·静息培养第44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第44页
     ·植株的再生第44-45页
     ·再生植株的环境适应第45页
     ·再生植株的管理第45页
   ·转基因植株T1 代的除草剂表型抗性筛选第45页
     ·除草剂喷洒浓度的确定第45页
     ·T1 代植株的除草剂筛选第45页
   ·T1 代植株植株的PCR 鉴定第45-46页
     ·DNA 的提取第45-46页
     ·标记基因的PCR 检测第46页
     ·目的基因的PCR 检测第46页
   ·转基因植株T2 代的除草剂筛选和PCR 鉴定第46页
   ·转基因植株T2 代的抗病性鉴定第46-47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46-47页
     ·鉴定方法第47页
     ·玉米粗缩病的严重度分级第4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干扰基因的农杆菌电击转化结果第47页
   ·干扰基因的农杆菌介导转化结果第47-50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抗性筛选结果第47-48页
     ·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成苗第48-49页
     ·再生植株的大田生长结实第49-50页
   ·T1 代转基因植株的表型抗性筛选结果第50-51页
     ·除草剂喷洒浓度的确定第50页
     ·T1 代植株的除草剂表型抗性筛选结果第50-51页
   ·T1 代植株标记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第51页
   ·T1 代植株目的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第51页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除草剂抗性筛选和PCR 鉴定结果第51-54页
     ·T2 代植株的除草剂抗性筛选结果第51-53页
     ·T2 代植株的PCR 鉴定结果第53-54页
   ·T2 代转基因穗行的抗病性鉴定结果第54-56页
     ·感病材料Mo17 和抗病材料沈137 的发病状况第54-55页
     ·T2 代转基因穗行的抗病性鉴定结果第55-56页
 4 讨论第56-59页
   ·农杆菌介导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6-57页
   ·转基因植株的除草剂筛选浓度分析第57页
   ·转基因植株大田生长状况分析第57页
   ·转基因植株阳性概率分析第57-58页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ABSTRACT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圆环病毒Ⅱ型ORF2基因DNA疫苗的构建与鼠体内免疫效力观察
下一篇:光温调控紫花苜蓿phyA/B的表达及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