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近代科学小说概况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何为“近代科学小说” | 第12-14页 |
一﹑时间限定 | 第12页 |
二﹑名称限定 | 第12-13页 |
三﹑近代科学小说的文本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科学”与“科学小说” | 第14-16页 |
一、 “科学”一词的最先使用 | 第14-15页 |
二、 “科学”与“科学小说”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近代科学小说的创作缘起及研究情况 | 第16-20页 |
一、 创作缘起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情况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近代科学小说的时间体验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新的时间体验——未来 | 第20-23页 |
第二节 西方计时方式的凸显 | 第23-26页 |
一、 西历的使用 | 第23-24页 |
二、 钟表计时的出现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时间建构的背景 | 第26-29页 |
一、 从循环论时间观到进化论时间观 | 第26-28页 |
二、 传统计时方式到现代计时方式(西历、钟表)的转变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近代科学小说时间体验的内涵 | 第29-34页 |
一、 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 第30-31页 |
二、 时不我待的焦虑之感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近代科学小说的空间体验 | 第34-48页 |
第一节 多维空间的建构 | 第34-41页 |
一、 上至碧落:星球之旅及空中世界的描写 | 第34-37页 |
二、 旁及周边的异域奇国 | 第37-39页 |
三、 下至地底、海底:地底中国、海底世界 | 第39-41页 |
第二节 近代科学小说空间建构的背景 | 第41-44页 |
一、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新认识 | 第41-43页 |
二、 地球与外星球关系的重新认识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近代科学小说空间体验的内涵 | 第44-48页 |
一、 丰富了文学的表达疆域 | 第45-46页 |
二﹑ 满足了人们探索外面世界的愿望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近代科学小说的科技体验 | 第48-58页 |
第一节 近代科学小说中的科技发明 | 第48-53页 |
一、 军事武器 | 第48-50页 |
二、 交通 | 第50-52页 |
三、 医学 | 第52-53页 |
第二节 近代科技的传入 | 第53-55页 |
一、 科技知识的引进 | 第53-54页 |
二、 科学环境的形成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近代科学小说中科技体验的价值 | 第55-58页 |
一、 传播科学知识 | 第56-57页 |
二、 传播科学思想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