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第14-16页 |
| ·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 ·湿地细菌功能类群及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第15-16页 |
| ·湿地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16-18页 |
| ·再生水湿地补水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基于培养法的芦苇根结合细菌群落时空差异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分析 | 第22-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实验样品 | 第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 ·引物 | 第22页 |
| ·试剂与耗材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材料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 ·芦苇根结合菌细菌培养、计数、分离纯化 | 第24-25页 |
| ·扩增16S rDNA限制性分析(ARDRA)及其序列分析 | 第25页 |
| ·PCR模板制备 | 第25页 |
| ·16S rDNA扩增 | 第25页 |
| ·扩增片段酶切分型 | 第25页 |
| ·统计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 ·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 ·细菌群落密度分析 | 第26页 |
| ·芦苇根结合细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异分析 | 第26-28页 |
| ·芦苇根结合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28-29页 |
| ·CCA排序分析 | 第29-31页 |
| ·结果讨论 | 第31-35页 |
| ·净化系统可培养芦苇根结合细菌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时空差异 | 第31-33页 |
| ·净化系统芦苇根结合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基于T-RFLP技术的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分析 | 第35-5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 ·实验样品 | 第35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 ·引物 | 第3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实验样品采集 | 第36-37页 |
| ·宏基因组的提取 | 第37页 |
| ·16S rDNA的PCR扩增 | 第37-38页 |
|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 | 第38页 |
| ·荧光PCR产物的酶切 | 第38页 |
| ·酶切产物检测 | 第38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 ·细菌群落多元统计分析 | 第39页 |
| ·CCA分析 | 第39页 |
| ·结果分析 | 第39-55页 |
| ·DNA提取结果图 | 第39-40页 |
| ·16S r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40页 |
| ·芦苇根际样品3种不同内切酶消化结果比较 | 第40-41页 |
| ·芦苇根际样品的Hha Ⅰ酶切图谱特征 | 第41-43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分析 | 第43-45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 | 第45-53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 第45-47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Simper_(50)判别 | 第48-53页 |
| ·芦苇根际根际细菌T-RFs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3-5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55-59页 |
| ·夏季湿地净化系统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分析 | 第55-57页 |
| ·夏季湿地净化系统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的相互关系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基于T-RFLP技术的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分析 | 第59-70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 ·实验样品 | 第59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 ·实验样品采集 | 第59页 |
| ·样品分析处理 | 第59-60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 ·香蒲根际样品3种内切酶消化结果比较 | 第60-61页 |
| ·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 第61-62页 |
| ·香蒲根际细菌群落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 第62-6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7-70页 |
| ·夏季湿地净化系统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分析 | 第67-68页 |
| ·芦苇根际细菌群落与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