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典型区域不均匀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总体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6页 |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气象水文 | 第19-20页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3页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 第21-22页 |
·含水层组与可压缩层组划分 | 第22-23页 |
·地面沉降历史 | 第23-26页 |
3 区域形变信息提取 | 第26-35页 |
·时序干涉测量原理 | 第26-31页 |
·SAR干涉测量原理 | 第26-27页 |
·InSAR数据处理流程 | 第27-29页 |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 | 第29-31页 |
·SAR影像数据的处理 | 第31-33页 |
·短时空基线干涉对组合 | 第31-32页 |
·PS点的选取 | 第32-33页 |
·干涉测量结果与验证 | 第33-35页 |
4 不均匀沉降信息提取与成因分析 | 第35-47页 |
·不均匀地面沉降信息提取与验证 | 第35-39页 |
·多尺度变换提取不均匀沉降信息 | 第35-37页 |
·时序InSAR识别不均匀沉降及结果验证 | 第37-39页 |
·不均匀地面沉降成因分析 | 第39-46页 |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诱发地面不均匀沉降 | 第39-41页 |
·地层沉积结构差异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 第41-44页 |
·建筑群载荷作用对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抽水诱发不均匀沉降机制分析 | 第47-59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7-54页 |
·模型范围及边界条件 | 第47页 |
·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47-52页 |
·数值模型参数 | 第52-53页 |
·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 第53-54页 |
·不均匀沉降形成机制分析 | 第54-58页 |
·数值模型验证 | 第54-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