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矿区复田论文

土地复垦对矿区植被及土壤碳汇量的影响--以黑岱沟露天煤矿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进展第13-16页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第13-14页
     ·草原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第14页
     ·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第14页
     ·其他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第14-15页
     ·土壤碳汇研究进展第15页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汇研究进展第15-1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3页
   ·地理位置第20-21页
   ·地形地貌第21页
   ·水文地质第21页
   ·气候第21页
   ·土壤第21-22页
   ·植被第22-23页
第3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23-31页
   ·数据采集第23-24页
     ·影像数据第23页
     ·植被调查第23页
     ·土壤采样第23-24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24-25页
     ·植被生物量的测定第24-25页
     ·土壤特性的测定第25页
   ·植被类型面积解译第25-31页
     ·图像处理第25-26页
     ·植被分类系统与解译标志第26-28页
     ·植被专题信息提取第28页
     ·植被制图与面积统计第28-31页
第4章 植被与土壤的变化分析第31-46页
   ·矿区周边天然植被与复垦植被对比分析第31-37页
     ·矿区周边天然植被现状第31-32页
     ·矿区复垦植被现状第32-36页
     ·矿区周边天然植被与复垦植被的比较第36-37页
   ·土壤性状变化分析第37-46页
     ·pH 值第38-39页
     ·土壤容重第39-40页
     ·土壤有机质第40-41页
     ·土壤全 N第41-42页
     ·土壤全 P第42-43页
     ·土壤全 K第43-44页
     ·土壤有效 P第44页
     ·土壤速效 K第44-46页
第5章 矿区植被与土壤碳汇量计算第46-53页
   ·林地植被碳汇量计算第46-47页
   ·草地植被碳汇量计算第47-48页
   ·农田植被碳汇量计算第48-49页
   ·土壤碳汇量测定第49-51页
   ·算法比较第51-53页
第6章 矿区碳汇量动态分析第53-59页
   ·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第53-54页
   ·碳汇量动态计算第54-57页
   ·情景模拟第57-5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研究结论第59-60页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60-62页
     ·研究的不足第60页
     ·研究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下一篇:硬质合金表面处理及其热丝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