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全向 IRST 系统及其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全向 IRST 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红外图像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红外弱小目标跟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信息融合技术综述 | 第20-23页 |
·信息融合技术描述、现状及发展 | 第20-21页 |
·目标航迹融合综述 | 第21-22页 |
·图像融合技术综述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23-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全向 IRST 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 第26-35页 |
·引言 | 第26页 |
·目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及大气传输特性 | 第26-30页 |
·红外辐射特性分析[173] | 第26-28页 |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 | 第28页 |
·天空背景热辐射特性分析 | 第28页 |
·红外辐射在大气传输中特性 | 第28-30页 |
·凝视型 IRST 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 第30-31页 |
·凝视型 IRST 系统的结构 | 第30页 |
·凝视型 IRST 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0-31页 |
·空间多路凝视成像全向 IRST 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 第31-34页 |
·空间多路凝视成像全向 IRST 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31-32页 |
·空间多路凝视成像全向 IRST 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 | 第32-33页 |
·系统特点与技术难点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全向 IRST 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技术研究 | 第35-65页 |
·引言 | 第35页 |
·IRFPA 非均匀性产生机理与器件响应模型 | 第35-37页 |
·IRFPA 非均匀性产生机理分析 | 第35-36页 |
·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模型 | 第36-3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 IRFPA 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研究 | 第37-41页 |
·多分辨分析的小波变换 | 第37-38页 |
·基于多分辨分析小波变换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182] | 第38-39页 |
·非均匀性校正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全向 IRST 系统红外图像模型及背景、噪声特性分析 | 第41-43页 |
·复杂背景下的红外图像模型 | 第41页 |
·天空背景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红外图像中的噪声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常用的红外图像背景抑制算法与评价方法 | 第43-48页 |
·中值滤波与最大中值滤波法 | 第43-44页 |
·灰度形态学法 | 第44-45页 |
·二维最小均方误差滤波法 | 第45-46页 |
·图像背景抑制算法的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几种常用背景抑制算法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全相位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原理 | 第48-54页 |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结构 | 第49-50页 |
·全相位 DCT 滤波器 | 第50-51页 |
·全相位 DCT 方向滤波器组的设计 | 第51-53页 |
·全相位子带分解滤波器组的设计 | 第53-54页 |
·基于双边滤波的全相位 NSCT 背景抑制算法 | 第54-57页 |
·双边滤波原理 | 第54-55页 |
·双边滤波的全相位 NSCT 背景抑制算法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基于全变差模型的全相位 NSCT 背景抑制算法 | 第57-62页 |
·全变差滤波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基于全变差模型的 APNSCT 背景抑制算法原理及实现 | 第59-6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复杂背景下的红外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 | 第65-91页 |
·引言 | 第65页 |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原理及性能评价方法 | 第65-74页 |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的结构及检测原理 | 第65-66页 |
·目标检测算法性能评价方法 | 第66-68页 |
·目标检测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4页 |
·基于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高斯粒子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算法 | 第74-89页 |
·红外目标的运动模型 | 第75-78页 |
·标准粒子滤波原理及改进算法 | 第78-82页 |
·基本粒子滤波(SIS)原理 | 第78-80页 |
·高斯粒子滤波原理 | 第80-82页 |
·基于交互式多模型卡尔曼-高斯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 | 第82-8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全向 IRST 系统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 第91-125页 |
·引言 | 第91页 |
·相邻传感器重叠视场内的目标航迹融合算法 | 第91-107页 |
·分布式的航迹关联算法 | 第93-99页 |
·基于统计的航迹关联算法 | 第93-96页 |
·模糊航迹关联算法 | 第96-97页 |
·分布式航迹关联算法实验仿真与性能评价 | 第97-99页 |
·分布式目标航迹融合算法 | 第99-104页 |
·简单凸组合航迹融合算法 | 第100页 |
·互协方差加权航迹融合算法 | 第100-102页 |
·协方差交叉航迹融合算法 | 第102-103页 |
·最优分布式航迹融合算法 | 第103-104页 |
·几种主流航迹融合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104页 |
·分布式融合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7页 |
·基于尺度不变特征的红外场景图像配准算法 | 第107-120页 |
·尺度不变特征的检测算法及其改进 | 第108-113页 |
·SURF 特征检测算法 | 第108-112页 |
·SURF 特征检测算法的改进 | 第112-113页 |
·尺度不变特征点的匹配技术 | 第113-116页 |
·特征点最近邻的(NN)快速匹配算法 | 第113-114页 |
·RANSAC 算法的特征点精确匹配 | 第114-116页 |
·配准图像的融合算法 | 第116-11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0页 |
·序列图像拼接流程与实验 | 第120-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全向 IRST 系统的信息处理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125-139页 |
·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 | 第125-126页 |
·系统总体结构及其模块化设计 | 第126-132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26-131页 |
·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模块 | 第127-128页 |
·模拟信号处理与 A/D 转换电路模块 | 第128页 |
·多 DSP 并行信号处理模块 | 第128-130页 |
·信息融合处理模块 | 第130-131页 |
·信号输出与显示模块、调试模块及控制台 | 第131页 |
·系统的数据传输设计 | 第131-132页 |
·系统软件设计结构 | 第132-136页 |
·FPGA 软件设计 | 第133页 |
·DSP 软件设计 | 第133-136页 |
·系统性能指标及特点 | 第136-137页 |
·系统性能指标 | 第136页 |
·系统特点 | 第136-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39-140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57-15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8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