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导论第12-24页
 一 选题缘由及其价值第12-15页
  (一) 选题原因第12-14页
  (二) 选题价值第14-15页
 二 研究现状和反思第15-21页
  (一) 研究现状第15-20页
  (二) 对研究现状的反思第20-21页
 三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21-22页
  (一) 研究方法第21页
  (二) 基本思路第21-22页
 四 研究目标及其创新点第22-24页
  (一) 学术目标第22-23页
  (二) 创新点第23-24页
第一章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历史发展第24-58页
 第一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理论探源第24-39页
  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幸福思想第24-27页
  二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思想第27-30页
  三 17-18 世纪欧洲幸福思想第30-34页
  四 功利主义幸福思想第34-36页
  五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幸福思想第36-39页
 第二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发展轨迹第39-58页
  一 《莱茵报》文章:幸福思想的孕育第39-43页
  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幸福思想的萌芽第43-48页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幸福思想的确立第48-52页
  四 《资本论》:幸福思想的进一步成熟第52-55页
  五 《哥达纲领批判》:对实现幸福现实路径的思考第55-58页
第二章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基本内涵第58-85页
 第一节 幸福的概念界定第58-63页
  一 需要是界定幸福的关键第58-60页
  二 幸福就是合理需要的有效满足第60-63页
 第二节 幸福的多重意蕴第63-71页
  一 幸福是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的统一第63-65页
  二 幸福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第65-68页
  三 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第68-71页
 第三节 幸福的基本特征第71-78页
  一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第71-73页
  二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第73-75页
  三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第75-78页
 第四节 幸福的构成第78-85页
  一 幸福的主体—现实世界中的人第78-80页
  二 幸福的客体—物质世界第80-82页
  三 幸福的中介—实践第82-85页
第三章 幸福的实践生成第85-112页
 第一节 自由:幸福的前提第85-92页
  一 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第85-88页
  二 自由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第88-90页
  三 政治自由是无产阶级实现幸福的武器第90-92页
 第二节 异化:幸福的遮蔽第92-98页
  一 劳动异化直接让工人感到不幸第92-94页
  二 需要异化让人背离幸福第94-96页
  三 社会关系异化导致虚假幸福第96-98页
 第三节 自主劳动:异化的克服第98-104页
  一 劳动是满足需要的前提第98-100页
  二 人在劳动过程中体现本质第100-102页
  三 自主劳动真正体现人的价值第102-104页
 第四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幸福的归宿第104-112页
  一 自由而全面发展符合人的本质第104-107页
  二 自主性是幸福的内在要求第107-109页
  三 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标志第109-112页
第四章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当代启示第112-132页
 第一节 幸福悖论的突破第112-119页
  一 幸福悖论的困局第112-114页
  二 幸福悖论缘于需要悖论第114-115页
  三 马克思幸福思想对幸福悖论的理论解决第115-117页
  四 幸福悖论的现实突破路径第117-119页
 第二节 人与自然矛盾的破解第119-124页
  一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第119-121页
  二 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第121-124页
 第三节 马克思幸福思想与中国梦第124-132页
  一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幸福的基础第124-127页
  二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头第127-129页
  三 实现幸福必须凝聚人民力量第129-132页
结语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3页
后记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境遇--基于四重关系的综合审视
下一篇:社会整合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