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微结构注射成型机概述 | 第17-18页 |
1.2 注塑机合模机构简介 | 第18-20页 |
1.3 合模机构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20-24页 |
1.3.1 肘杆机构优化设计的研究 | 第20-22页 |
1.3.2 合模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22-23页 |
1.3.3 注塑机模板的研究及优化 | 第23-24页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微结构注塑机合模机构方案设计 | 第27-39页 |
2.1 合模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2.2 合模机构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9-32页 |
2.2.1 行程比 | 第29-30页 |
2.2.2 力的放大比 | 第30页 |
2.2.3 最大开模行程 | 第30页 |
2.2.4 肘杆系统占用空间 | 第30-31页 |
2.2.5 系统刚度与临界角 | 第31-32页 |
2.3 合模机构的总体设计 | 第32-37页 |
2.3.1 设计要求及参数 | 第32-33页 |
2.3.2 肘杆机构的尺寸设计 | 第33-34页 |
2.3.3 机铰的设计 | 第34-35页 |
2.3.4 拉杆尺寸的校核 | 第35页 |
2.3.5 丝杠所需有效扭矩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肘杆系统的优化及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第39-57页 |
3.1 肘杆系统尺寸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39-42页 |
3.1.1 大连杆长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2 小连杆长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3 后曲肘长度,前后曲肘夹角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4 斜排角的影响 | 第42页 |
3.2 合模机构的整体优化 | 第42-48页 |
3.2.1 优化变量的设定 | 第43页 |
3.2.2 优化目标函数的设定 | 第43-44页 |
3.2.3 约束条件的设定 | 第44-45页 |
3.2.4 优化主程序的编写 | 第45-46页 |
3.2.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3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 第48-55页 |
3.3.1 GUI概述 | 第48-49页 |
3.3.2 优化设计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 | 第49-53页 |
3.3.3 图形用户界面的优化结果展示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57-77页 |
4.1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约束的添加 | 第57-59页 |
4.1.1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导入 | 第57-58页 |
4.1.2 约束的添加 | 第58-59页 |
4.2 肘杆机构运动学仿真与优化 | 第59-65页 |
4.2.1 十字头与动模板分别施加驱动的运动学仿真 | 第60-63页 |
4.2.2 肘杆机构运动的优化 | 第63-65页 |
4.3 摩擦力的理论基础与处理方式 | 第65-68页 |
4.4 考虑摩擦时肘杆机构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68-75页 |
4.4.1 不同铰点摩擦系数时的动力学仿真 | 第68-73页 |
4.4.2 静摩擦对驱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模板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第77-87页 |
5.1 静力学分析理论 | 第77页 |
5.2 模板的设计及静力学分析 | 第77-80页 |
5.2.1 模板设计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7-79页 |
5.2.2 模板的应力及变形分析 | 第79-80页 |
5.3 模板的结构优化与分析 | 第80-86页 |
5.3.1 模具安装平面的应力及变形分析 | 第81-82页 |
5.3.2 动模板和定模板的优化设计 | 第82-85页 |
5.3.3 优化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85-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88页 |
6.3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9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7-98页 |
附表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