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砷及其毒性 | 第10-13页 |
·概述 | 第10页 |
·砷的毒代动力学 | 第10-11页 |
·砷的毒性机制 | 第11-12页 |
·砷诱导氧化应激的标志 | 第12-13页 |
·砷诱导组织器官的损伤 | 第13-14页 |
·砷对脑组织的损伤 | 第13页 |
·砷对肝脏的损伤 | 第13-14页 |
·砷对肺的损伤 | 第14页 |
·白藜芦醇及其作用 | 第14-16页 |
·概述 | 第14页 |
·药理作用 | 第14-16页 |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试验动物 | 第17页 |
·试验器材 | 第17页 |
·试验药品 | 第17-18页 |
·药品配制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动物分组 | 第18页 |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8页 |
·生化指标检测 | 第18-19页 |
·抗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19页 |
·还原型谷肤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检测 | 第19页 |
·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测定 | 第19-20页 |
·组织中 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测定 | 第20页 |
·组织病理学 | 第20页 |
·组织和血浆中总砷测定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0-33页 |
·猫的健康状况 | 第20页 |
·试验前后猫体重的变化 | 第20-21页 |
·血浆中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21-23页 |
·血浆中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 第21-22页 |
·血浆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 第22页 |
·血浆谷胱甘肽(GSH)水平和 GSH 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率的变化 | 第22页 |
·血浆中砷蓄积水平变化 | 第22-23页 |
·脑组织中生化指标及病理学的改变 | 第23-26页 |
·脑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 第23-24页 |
·脑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 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 | 第24页 |
·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 | 第24-25页 |
·脑组织中砷蓄积水平变化 | 第25页 |
·脑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5-26页 |
·肝脏组织中生化指标及病理学的改变 | 第26-29页 |
·肝脏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 第26-27页 |
·肝脏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 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 | 第27页 |
·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 | 第27-28页 |
·肝脏组织中砷蓄积水平变化 | 第28页 |
·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8-29页 |
·肺脏组织中生化指标及病理学的改变 | 第29-33页 |
·肺脏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 | 第29-30页 |
·肺脏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 8-羟化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变化 | 第30页 |
·肺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 | 第30-31页 |
·肺脏组织中砷蓄积水平变化 | 第31页 |
·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8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染毒猫体重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染毒猫抗氧化能力水平的影响 | 第33-34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 染毒猫氧化损伤产物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染毒猫砷蓄积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染毒猫机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第36页 |
·白藜芦醇对 As_2O_3染毒猫各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第36-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