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论文背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带宽测量综述 | 第16-29页 |
·带宽测量的基本概念 | 第16-19页 |
·段、跳、端对端路径 | 第16页 |
·容量 | 第16-17页 |
·可用带宽 | 第17-18页 |
·TCP吞吐量、批量传输能力 | 第18-19页 |
·网络测量方法 | 第19-26页 |
·主动测量 | 第19-20页 |
·被动测量 | 第20页 |
·带宽测量技术 | 第20-21页 |
·瓶颈带宽测量 | 第21-24页 |
·可用带宽测量 | 第24-26页 |
·带宽测量工具 | 第26-28页 |
·链路容量测量工具 | 第26页 |
·路径容量测量工具 | 第26-27页 |
·可用带宽测量工具 | 第27页 |
·TCP吞吐量和BTC测量工具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 第29-38页 |
·IGI/PTR | 第29-31页 |
·TOPP | 第31-33页 |
·Pathload | 第33-37页 |
·Pathload的探测流 | 第33-34页 |
·Pathload时延趋势的判断方法 | 第34-35页 |
·Pathload的探测速率调整算法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影响带宽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 第38-47页 |
·探测报文类型 | 第38-39页 |
·探测报文大小 | 第39-42页 |
·背景流量 | 第42-45页 |
·其他因素 | 第45-46页 |
·主机性能瓶颈 | 第45页 |
·网络路由影响 | 第45-46页 |
·时钟同步误差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一种基于自拥塞理论的可用带宽测量算法 | 第47-55页 |
·自拥塞的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探测流的结构 | 第48-52页 |
·探测速率的分布 | 第48-49页 |
·探测速率的高度 | 第49-50页 |
·探测包数量 | 第50-52页 |
·可用带宽的估算 | 第52-53页 |
·探测范围的调整和关键域的重定位 | 第53-54页 |
·iChirp算法过程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NS2实验仿真及分析 | 第55-66页 |
·网络仿真工具NS2 | 第55-57页 |
·网络仿真概述 | 第55页 |
·主流网络仿真软件比较 | 第55-56页 |
·NS2概述 | 第56-57页 |
·仿真模型 | 第57-60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5页 |
·测量开销 | 第60-61页 |
·测量精度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