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一、思考引导的案例:多阶段行政程序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之典型 | 第13-17页 |
(一) 案件一:赵英芝等与武汉市规划局规划行政许可纠纷上诉案 | 第13-16页 |
(二) 案件二:沈希贤等182人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纠纷案 | 第16-17页 |
二、两案件中涉及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 赵英芝案判决涉及“一书两证”间的关系问题 | 第17-19页 |
(二) 沈希贤案判决所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后续规划许可间的关系问题 | 第19-20页 |
三、本文议题的界定及论文的架构安排 | 第20-21页 |
(一) 本文议题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 论文架构安排 | 第21页 |
第二章 多阶段行政程序的特色 | 第21-30页 |
一、概说:基本观念与思维起点 | 第21-22页 |
二、多阶段行政程序的具体表现 | 第22-28页 |
(一) “一机关、多程序、多处理”——以“划拨土地建设项目”中的“一书两证”取得过程为例 | 第23-26页 |
(二) “多机关、多程序、多处理”——以环境影响评估审查结论与后续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关系为例 | 第26页 |
(三) 建设项目领域设定“多阶段行政程序”的原因及其面临的风险 | 第26-28页 |
三、多阶段行政程序中存在法律效果的延续性特征 | 第28-30页 |
(一) 法律效果的延续性引发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28页 |
(二) 多阶段行政程序中法律效果的延续性特征 | 第28-29页 |
(三) 存在的难题——法令变迁后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多阶段行政程序中的法律适用——结合不真正溯及既往理论的探讨 | 第30-36页 |
一、法律溯及适用概述 | 第30-31页 |
二、真正溯及既往与不真正溯及既往的区分 | 第31页 |
三、“不真正溯及既往”理论在“多阶段行政程序”中的适用 | 第31-36页 |
(一) 多阶段行政程序中前后阶段行政处理间实体上的关系 | 第32-35页 |
(二) “不真正溯及既往”理论在“多阶段行政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 第35-36页 |
四、小结 | 第36页 |
第四章 信赖保护原则对于法的溯及适用的限制 | 第36-40页 |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意涵 | 第36-37页 |
二、信赖保护原则在“不真正溯及既往”理论适用中的具体化 | 第37-40页 |
(一) 新法是否对个人产生不利的变化 | 第37页 |
(二) 信赖基础 | 第37-38页 |
(三) 信赖表现是否值得保护 | 第38-39页 |
(四) 当事人已经取得的权利及法律溯及适用对当事人权利的影响程度 | 第39页 |
(五) 法律的溯及适用对公益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多阶段行政程序中法律适用的规范提炼 | 第40-42页 |
一、“事实发展阶段”的观察模式 | 第40页 |
二、多阶段行政程序中法律适用问题背后折射出行政任务的变迁 | 第40-42页 |
(一) 都市生活下行政任务多元化、复杂化 | 第40-41页 |
(二) 对行政任务多元化的回应——引入行政过程性的视角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