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椒(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种子萌发障碍及促进萌发方法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种子萌发研究 | 第10-15页 |
·种皮障碍与种子休眠 | 第10-13页 |
·种皮的不透水性 | 第11页 |
·种皮的不透气性 | 第11-12页 |
·种皮机械障碍 | 第12页 |
·解除种皮障碍引起的休眠 | 第12-13页 |
·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 | 第13-15页 |
·抑制物质的种类及分布 | 第13-14页 |
·抑制物质的性质及生态意义 | 第14页 |
·解除抑制物质引起的休眠 | 第14-15页 |
·花椒属植物种子的研究 | 第15-16页 |
·种子休眠的原因 | 第15页 |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 | 第15-16页 |
·种子贮藏方法 | 第16页 |
·青花椒概述 | 第16-19页 |
·青花椒的分类学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青花椒的栽培学研究 | 第17页 |
·青花椒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17-19页 |
·挥发性成分研究 | 第17-18页 |
·非挥发性成分研究 | 第18-19页 |
·青花椒的药用价值 | 第19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9页 |
·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1-24页 |
·种子形态特征 | 第21页 |
·青花椒种子质量的比较 | 第21-22页 |
·种子千粒重 | 第21页 |
·种子含水量 | 第21页 |
·种子上浮率 | 第21页 |
·种子生活力 | 第21-22页 |
·种子发芽率 | 第22页 |
·青花椒种子休眠原因 | 第22-23页 |
·种皮障碍 | 第22-23页 |
·种子抑制物质 | 第23页 |
·促进青花椒种子萌发方法 | 第23-24页 |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5℃低温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种子形态特征 | 第24-25页 |
·青花椒种子质量的比较 | 第25-28页 |
·不同产地青花椒种子质量的比较 | 第25-26页 |
·不同形状青花椒种子质量的比较 | 第26-27页 |
·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 | 第27-28页 |
·青花椒种子休眠原因 | 第28-34页 |
·种皮障碍 | 第28-29页 |
·种子抑制物质 | 第29-34页 |
·种子休眠类型 | 第34页 |
·促进青花椒种子萌发的方法 | 第34-36页 |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5℃低温层积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9页 |
·贮藏条件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种子休眠原因 | 第37-38页 |
·种皮障碍 | 第37-38页 |
·种子抑制物质 | 第38页 |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低温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9页 |
6 结论 | 第39-40页 |
7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图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