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17页
 (一) 无效说第14页
 (二) 效力待定说第14-15页
 (三)(物权合同效力待定下的)债权合同有效说第15页
 (四)(一般情况下的)有效说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第一节 无权处分的界定第17-22页
  一、处分与无权处分第17-19页
  二、无权处分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之比较第19-22页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的界定第22-27页
  一、物权变动模式的概念第22-24页
  二、物权变动模式的类型第24-27页
 第三节 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第27-30页
  一、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模式的联系第27-28页
  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关联研究之误区与解决第28-30页
第二章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比较法考察第30-52页
 第一节 履行利益是否必然大于信赖利益第30-38页
  一、比较考察之预设前提第30-31页
  二、履行利益与信赖利益之比较第31-32页
  三、履行利益是否必然大于信赖利益第32-38页
 第二节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及对当事人救济之比较第38-52页
  一、意思主义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对买受人的救济第38-46页
  二、折衷主义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对买受人的救济第46-49页
  三、物权形式主义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及对买受人的救济第49-52页
第三章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第52-74页
 第一节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意思主义之关联第52-57页
  一、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起源第52-53页
  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意思主义之关联第53-57页
 第二节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折衷主义之关联第57-67页
  一、折衷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之起源第57页
  二、新、旧债权形式主义之争第57-66页
  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折衷主义之关联第66-67页
 第三节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形式主义之关联第67-69页
  一、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之起源第67页
  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形式主义之关联第67-69页
 第四节 物权变动模式决定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第69-74页
  一、物权变动模式决定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历史逻辑第69-72页
  二、逻辑优先还是价值优先第72-74页
第四章 我国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第74-105页
 第一节 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之考察第74-92页
  一、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第74-78页
  二、多元物权变动模式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冲突第78页
  三、多元物权变动模式与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之冲突第78-92页
 第二节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之修正第92-99页
 第三节 我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解决第99-105页
  一、我国《合同法》第51 条之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之争第99-100页
  二、我国《合同法》第51 条之修改第100-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矿权性质及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家长权”研究--中、西法文化视野中的“家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