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

表目录第1-10页
图目录第10-12页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1 绪论第19-48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1页
     ·区域性生态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第19页
     ·生态问题实质上是个生态文化问题第19-20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第20-21页
   ·生态文化及其相关概念第21-29页
     ·生态文化第21-25页
     ·生态文化的结构和特性第25-26页
     ·生态文化的若干关系第26-29页
     ·区域生态文化研究进展第29-40页
     ·世界生态文化思潮与可持续发展共识第29-30页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多学科方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第30-32页
     ·生态科学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第32-34页
     ·区域生态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第34-40页
   ·本项研究的框架第40-48页
     ·研究内容第40-41页
     ·研究方法第41-43页
     ·技术路径第43-45页
     ·研究意义第45-48页
2 区域生态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8-59页
   ·生态学理论第48-50页
     ·整体性原理第48-49页
     ·多样性原理第49页
     ·开放性第49页
     ·循环论第49-50页
     ·文化生态发展阶段论第50页
   ·生态伦理学理论第50-53页
     ·人类中心主义第51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第51-52页
     ·人类与自然和谐论第52-53页
   ·系统论第53-55页
     ·系统观念与区域生态文化系统第53-54页
     ·老三论第54页
     ·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第54-55页
     ·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第55页
   ·人地关系论第55-56页
     ·近、现代人地关系论第55页
     ·现代人地关系协调原则第55-56页
   ·可持续发展论第56-57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56-57页
     ·区域生态文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7页
   ·生态承载力理论第57-59页
     ·生态承载力理论的基本内容第57-58页
     ·基于生态承载力要求的生态安全第58-59页
3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机理第59-81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内涵第59-62页
     ·区域创新的内涵第59-60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内涵第60-62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第62-65页
     ·人类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第62页
     ·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与全球性互动与制衡的必然选择第62-63页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与生态文化特点对应耦合关系的客观要求第63-65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机理第65-72页
     ·区域发展系统的生态文化透视第65-66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系统第66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动力模型第66-68页
     ·区域发展对生态文化创新的作用第68-70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对区域发展的功用第70-72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原则第72-74页
     ·有利于恢复和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原则第73-74页
     ·有利于区域各个形态的生态文化协调发展原则第74页
     ·有利于区域生态文化与全球生态文化协调发展原则第74页
     ·有利于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第74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方法第74-77页
     ·移植法第74-75页
     ·嫁接法第75-76页
     ·重构法第76页
     ·整合法第76-77页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的途径第77-81页
     ·创造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普世生态文化第77页
     ·建立以生态文化创新为目标的区域合作机制第77-78页
     ·统筹规划区域生态文化创新内容第78-81页
4 南山牧场区域概况第81-90页
   ·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第81-83页
     ·地理位置第81-82页
     ·区域范围第82-83页
   ·区域自然环境第83-85页
     ·地貌特征第83-84页
     ·气候水文第84页
     ·土壤特征第84页
     ·生物特征第84-85页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第85-89页
     ·历史沿革第85-86页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第86-89页
   ·小结第89-90页
5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变迁及特征第90-115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景观变迁及特征第90-103页
     ·自然生态景观的变迁及特征第90-96页
     ·人文生态景观的形成及特征第96-103页
   ·区域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及特征第103-108页
     ·傩文化第103-104页
     ·民族传统歌舞第104-105页
     ·南山绿色康寿文化第105-106页
     ·饮食文化第106-107页
     ·服饰文化第107页
     ·"南山精神"第107-108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产业文化的变迁及特征第108-113页
     ·南山生态产业文化的变迁第108-110页
     ·南山牧场奶业文化的主要特征第110-113页
   ·小结第113-115页
6 南山牧场奶业文化的区域效应分析第115-133页
   ·南山牧场奶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效应第115-120页
     ·南山牧场奶业发展的直接经济效益第115-118页
     ·奶业产业化的区域经济效应第118-120页
   ·南山奶业文化的区域社会效应第120-121页
     ·牧场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第120页
     ·塑造"南山品牌",树立国内外形象第120-121页
     ·促进居民生态素质提高第121页
     ·奶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第121页
   ·南山奶业文化的区域环境效应第121-131页
     ·基于遥感影像的南山牧场区域土地覆盖变化分析第121-127页
     ·南山牧场区域环境状况实地考察分析第127-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7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评价第133-163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意识测评第133-140页
     ·区域生态意识测评方法选择第133-134页
     ·问卷设计与计量规则第134-137页
     ·问卷调查结论分析第137-140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第140-152页
     ·生态足迹理论简述第140-143页
     ·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第143-152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发展阶段评判第152-154页
     ·评判依据第152页
     ·对应分析第152-154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综合评价第154-162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54页
     ·评价模型第154-158页
     ·区域生态文化综合评价步骤第158-162页
   ·小结第162-163页
8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建设与创新对策第163-175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第163页
     ·指导思想第163页
     ·总体目标第163页
     ·重点领域第163页
   ·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领域的创新对策第163-174页
     ·重塑"南山精神"第163-165页
     ·创新区域奶业生态文化第165-169页
     ·创新生态文化旅游第169-172页
     ·保护、修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第172-174页
   ·小结第174-175页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175-178页
 1. 主要结论第175-176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76-177页
 3. 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86-187页
致谢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柑橘类黄酮的分离、结构鉴定、化学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