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传统聚落景观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国外古聚落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国内古聚落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26页 |
·地理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社会状况 | 第21-22页 |
·民族概况及其分布 | 第22页 |
·怀化地区侗族、苗族历史简介 | 第22-26页 |
·侗族历史溯源 | 第22-24页 |
·苗族历史溯源 | 第24-26页 |
3 怀化地区侗族与苗族聚落风土环境景观比较分析 | 第26-52页 |
·聚落自然环境景观构成比较分析 | 第26-37页 |
·聚落选址比较分析 | 第26-33页 |
·聚落绿化构成比较分析 | 第33-37页 |
·聚落人工环境景观构成比较分析 | 第37-51页 |
·聚落民居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聚落规模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聚落空间结构比较分析 | 第43-47页 |
·聚落公共景观比较分析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影响怀化地区侗苗两族特色风土景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 第52-64页 |
·民俗文化传统对聚落构成的影响 | 第53-59页 |
·多元文化特征 | 第53-54页 |
·传统信仰 | 第54-56页 |
·礼乐制度 | 第56-59页 |
·自然地域生态环境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 第59-61页 |
·聚落选址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 第59页 |
·聚居方式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 第59-60页 |
·地域气候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民族审美情趣对聚落景观形成的影响 | 第61-62页 |
·民族个性之美 | 第61页 |
·空间序列之美 | 第61-62页 |
·自然和谐之美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5 怀化侗苗聚落的保护以及对新农村生态聚落建设的启示 | 第64-80页 |
·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 第64-65页 |
·维护聚落自然景观格局 | 第64页 |
·传承民族传统民俗文化 | 第64页 |
·丰富中国古建文化内涵 | 第64-65页 |
·怀化侗苗聚落存在的问题 | 第65-67页 |
·人口压力——聚落建设相对滞后于人口数量增长 | 第65页 |
·社会压力——社会变迁改变着古聚落的命运 | 第65-66页 |
·时代压力——现代建筑影响传统聚落整体和谐 | 第66-67页 |
·建筑自身缺陷——古建材料使保护工作面临技术困难 | 第67页 |
·怀化侗苗聚落保护的观念与原则 | 第67-76页 |
·怀化地区传统少数民族聚落保护的观念 | 第67-68页 |
·怀化地区传统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保护原则 | 第68-76页 |
·对怀化地区新农村生态聚落建设的启示 | 第76-78页 |
·干栏式建筑结构的传承 | 第77页 |
·民族地域特色景观的营建 | 第77-78页 |
·诗化自然意境的追求 | 第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 | 第80-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