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20页 |
| ·正义 | 第14-16页 |
| ·制度 | 第16-18页 |
| ·制度正义 | 第18-19页 |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 ·难点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 第22-31页 |
| ·西方历史上一般的正义观 | 第22-25页 |
|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 第25-31页 |
| ·正义的起源、本质、标准 | 第25-27页 |
| ·正义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正义 | 第31-48页 |
| ·以根本制度保证正义性 | 第31-36页 |
| ·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等剥削制度更为正义的根本制度 | 第31-35页 |
| ·中国要在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 第35-36页 |
| ·以具体制度落实正义性 | 第36-43页 |
| ·我国的经济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落实 | 第37-40页 |
| ·我国的政治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落实 | 第40-41页 |
| ·我国的文化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落实 | 第41-43页 |
| ·以调节机制完善正义性 | 第43-48页 |
| ·调节机制出现的必要性 | 第44页 |
| ·调节机制的“正当性”问题 | 第44-45页 |
| ·调节机制怎样完善正义性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理性看待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不正义现象 | 第48-65页 |
| ·理性看待客观基础的不完备性 | 第49-52页 |
| ·客观基础不完备是不正义现象出现的根源 | 第49-50页 |
| ·具体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是不正义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 第50-52页 |
| ·理性看待具体制度的难以落实 | 第52-60页 |
| ·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最为突出的不正义现象 | 第52-54页 |
| ·造成不正义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建议 | 第54-60页 |
| ·理性看待调节机制的“乏力现象”与“滞后现象” | 第60-65页 |
| ·调节机制出现“乏力现象”的主要表现 | 第61-62页 |
| ·造成调节机制“乏力现象”的原因分析 | 第62-63页 |
| ·从经济发展和加强制度“预见性”方面解决调节机制的“乏力问题”和“滞后问题” | 第63-65页 |
| 结束语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