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植食性昆虫对寄主防御反应的适应和抑制 | 第10-12页 |
| ·植食性昆虫和寄主的相互作用关系 | 第10-11页 |
| ·植食性昆虫适应和抑制寄主防御反应 | 第11-12页 |
| ·植食性昆虫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及其对寄主防御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12-16页 |
| ·葡萄糖氧化酶的性质和酶促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 ·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及生理功能 | 第13-15页 |
| ·葡萄糖氧化酶对寄主防御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15-16页 |
| ·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化学防御的克服 | 第16-17页 |
| ·植食性昆虫生理生化机制上克服寄主化学防御 | 第16页 |
| ·植食性昆虫生长率与克服寄主化学防御的关系 | 第16-17页 |
| ·植食性昆虫RNA、磷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 ·所用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23页 |
| ·P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数据统计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 ·松果梢斑螟幼虫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25-26页 |
| ·幼虫葡萄糖氧化酶蛋白质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建立 | 第25页 |
| ·不同虫龄下唇腺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5-26页 |
| ·葡萄糖氧化酶对寄主防御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26-27页 |
| ·葡萄糖氧化酶对油松球果和新稍萜类总量的抑制 | 第26-27页 |
| ·葡萄糖氧化酶对油松球果和新稍萜类主要成分的抑制 | 第27页 |
| ·取食寄主不同部位对松果梢斑螟幼虫磷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磷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28页 |
| ·取食寄主不同部位对梢斑螟幼虫磷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取食寄主不同部位对松果梢斑螟幼虫RNA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 ·梢斑螟虫体鲜重和湿重关系 | 第29页 |
| ·取食寄主不同部位对幼虫RNA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4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松果梢斑螟幼虫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31页 |
| ·葡萄糖氧化酶对寄主防御反应的抑制 | 第31页 |
| ·取食寄主不同部位对松果梢斑螟幼虫生长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松果梢斑螟幼虫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2页 |
| ·松果梢斑螟幼虫葡萄糖氧化酶抑制寄主化学防御 | 第32页 |
| ·松果梢斑螟幼虫对寄主防御反应的克服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