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意见表达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效应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微博意见表达的传播态势 | 第11-16页 |
一、 微博意见表达的新平台 | 第11-13页 |
1. 碎片化的写作方式 | 第11-12页 |
2. 即时性的传播速度 | 第12页 |
3. 互动强的交流模式 | 第12-13页 |
4. 意见表达的平等性 | 第13页 |
二、 微博意见表达的新方式 | 第13-16页 |
1. 家长里短表达方式 | 第13-14页 |
2. 多媒体的表达方式 | 第14页 |
3. 接力转载表达方式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微博意见表达的价值取向 | 第16-20页 |
一、 实现心理满足 | 第16-17页 |
二、 传播观点意见 | 第17-18页 |
三、 诉求自我权利 | 第18页 |
四、 关注公益行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多元价值取向的传播动因 | 第20-28页 |
一、 网民阶层原因 | 第20-22页 |
1. 职业分化 | 第20-21页 |
2. 年龄差别 | 第21页 |
3. 经济能力 | 第21-22页 |
4. 教育程度 | 第22页 |
二、 传播取向原因 | 第22-25页 |
1. 信息传达的有限性 | 第22-23页 |
2. 自我传播的偏向 | 第23-24页 |
3. 网络公众聚集效应 | 第24-25页 |
三、 社会环境原因 | 第25-28页 |
1. 城乡发展不平衡 | 第25-26页 |
2. 传统渠道不通畅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微博意见表达的社会效应 | 第28-36页 |
一、 正面效应 | 第28-32页 |
1. 公众意见表达更便捷 | 第28-29页 |
2. 公众与事件真相更贴近 | 第29页 |
3. 推动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 | 第29-30页 |
4. 草根意见地位得到提升 | 第30-31页 |
5. 促进公益救助渠道多元化发展 | 第31-32页 |
二、 负面效应 | 第32-36页 |
1. 网络意见的偏颇 | 第32页 |
2. 虚假信息依然存在 | 第32-33页 |
3. 易诱发“群体极化”现象 | 第33-34页 |
4. 垃圾信息的泛滥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