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来源及分类 | 第16-17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来源 | 第16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分类 | 第16-17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 第17-19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的分子量大小 | 第17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的分子结构 | 第17-18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克隆表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19-20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在酵母菌中的表达 | 第20-22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 第22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 第22-23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在纺织水洗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 | 第23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匍枝根霉cDNA文库的构建及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的分离 | 第25-4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菌种及载体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器材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6页 |
·菌丝体预处理 | 第27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mRNA的分离及纯度鉴定 | 第28-29页 |
·cDNA双链全长合成 | 第29-30页 |
·接头连接 | 第30-31页 |
·EcoRⅠ、HindⅢ双酶切 | 第31页 |
·去除短链cDNA | 第31-32页 |
·pMA5原核宿主菌的培养及质粒pMA5的提取 | 第32-33页 |
·pMA5质粒双酶切 | 第33页 |
·表达质粒pMA5-cDNA的构建 | 第33-34页 |
·枯草芽孢杆菌WB600感受态的制备 | 第34页 |
·转化枯草芽孢杆菌WB600 | 第34页 |
·阳性克隆筛选及序列分析 | 第34页 |
·发酵性能的测定 | 第34-35页 |
·发酵液纯化及SDS-PAGE蛋白质电泳 | 第35-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5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mRNA纯度鉴定 | 第36-37页 |
·双链cDNA全长合成 | 第37页 |
·pMA5质粒的提取 | 第37-38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8页 |
·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8-42页 |
·SDS-PAGE电泳 | 第42-43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内切葡聚糖苷酶基因酶活的测定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5页 |
·表达重组内切葡聚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评析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6-60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菌种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6-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的活化及生长的测定 | 第47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47-48页 |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 第48-50页 |
·实验结果 | 第50-59页 |
·枯草芽孢杆菌WB600-eg2的生长曲线 | 第50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50-54页 |
·响应面实验 | 第54-5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用pHY-p43作为载体将eg2克隆至枯草芽孢杆菌WB600进行表达 | 第60-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菌种及载体 | 第60页 |
·培养基 | 第6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4页 |
·eg2基因的克隆 | 第61-62页 |
·PCR产物的纯化和回收 | 第62-63页 |
·pHY-p43质粒的提取 | 第63页 |
·eg2和质粒pHY-p43的酶切 | 第63页 |
·重组质粒pHY-p43-eg2的构建 | 第63页 |
·枯草芽孢杆菌WB600感受态的制备 | 第63-64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64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64页 |
·重组菌发酵性能的测定 | 第6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pMA5-eg2重组质粒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 第64-65页 |
·eg2基因的PCR扩增 | 第65-66页 |
·pHY-p43质粒的提取 | 第66-67页 |
·重组菌发酵性能的测定 | 第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