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盗窃类案件调研报告
|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7页 |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7页 |
| 三、本文的理论框架 | 第7-8页 |
| 第一章 榆中县盗窃类案件案发数据统计 | 第8-18页 |
| 第一节 案发地域统计 | 第8-10页 |
| 一、案发地域 | 第8页 |
| 二、案发处所 | 第8-9页 |
| 三、案发辖区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统计 | 第10-13页 |
| 一、性别 | 第10-11页 |
| 二、年龄 | 第11页 |
| 三、文化程度 | 第11-12页 |
| 四、户籍所在地 | 第12页 |
| 五、身份 | 第12-13页 |
| 六、违法经历 | 第13页 |
| 第三节 盗窃物品统计 | 第13-15页 |
| 一、犯罪对象 | 第13-14页 |
| 二、侵财数额 | 第14-15页 |
| 第四节 案发时间统计 | 第15-18页 |
| 一、案发年份 | 第15-16页 |
| 二、案发月份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榆中县盗窃类案件特征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榆中县盗窃类案件成因分析 | 第21-26页 |
| 第一节 案发地域成因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成因 | 第22-24页 |
| 一、犯罪嫌疑人为农村居民成因 | 第22-23页 |
| 二、犯罪嫌疑人为在校学生成因 | 第23-24页 |
| 三、重新犯罪的两类重点主体成因 | 第24页 |
| 第三节 案发时间成因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榆中县盗窃类案件预防与解决对策 | 第26-32页 |
| 第一节 国家预防与解决对策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社会预防与解决对策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个人预防与解决对策 | 第28页 |
| 第四节 两类特殊主体的预防与解决对策 | 第28-32页 |
| 一、刑释人员 | 第28-29页 |
| 二、未成年人 | 第29-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