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强化蜈蚣草富集砷的微生物菌剂开发及修复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摘要第12页
 1 引言第12页
 2 土壤砷污染研究进展第12-16页
   ·土壤砷污染状况第12-13页
   ·土壤砷污染危害第13-14页
   ·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技术第14页
   ·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第14-16页
 3 微生物促进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第16-17页
   ·微生物促进植物修复机理第16页
   ·微生物促进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第16-17页
 4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7-18页
 5 研究内容第18-19页
 6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典型工业影响区土壤复合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第24-36页
 摘要第24页
 1 引言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研究区概况第25-26页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方法第26页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第26页
   ·统计分析第26-2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7-32页
   ·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第27-28页
   ·工业场地土壤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第28-30页
   ·工业场地污染物共存特征分析第30-32页
   ·场地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第32页
 4 小结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三章 促进蜈蚣草吸收砷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效果验证第36-48页
 摘要第36页
 1 引言第36-3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菌种来源第37页
     ·实验试剂第37-38页
     ·载体第38页
   ·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第38-39页
     ·菌种发酵第38-39页
     ·吸附第39页
     ·培养第39页
   ·盆栽试验第39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39-40页
     ·活菌数测定第39页
     ·砷的测定第39-40页
     ·植物砷形态测定第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复合载体稳定性评估第40-42页
   ·微生物菌剂对蜈蚣草生物量的影响第42页
   ·微生物菌剂对蜈蚣草地上部砷含量影响第42-43页
   ·修复效果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复合载体吸菌量的比较第44页
   ·微生物菌剂对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第44-45页
 5 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四章 菌剂强化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的现场应用第48-60页
 摘要第48页
 1 引言第4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供试材料第48-49页
   ·试验设计第49页
   ·样品采集第49-50页
   ·统计分析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施用菌剂对蜈蚣草生长的影响第50-51页
   ·施用菌剂对蜈蚣草砷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施用菌剂对蜈蚣草砷形态的影响第52-54页
   ·施用砷还原菌剂对蜈蚣草积累砷及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第54-56页
 4 讨论第56-57页
   ·添加砷还原菌剂促进蜈蚣草对砷吸收,提高蜈蚣草修复效率第56-57页
   ·微生物提高蜈蚣草砷修复效率的机理第57页
 5 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五章 植物——微生物修复后的生态环境效应第60-74页
 摘要第60页
 1 引言第6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样品采集第60-61页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第61页
   ·测定方法第61-62页
     ·土壤砷形态测定方法第61页
     ·土壤DOC测定第61-62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步骤第62页
   ·16SrDNA的PCR扩增第62-63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第63页
 3 结果分析第63-69页
   ·施用菌剂对土壤DOC及有效态砷的影响第63-65页
   ·施加菌剂土壤砷形态的变化第65-66页
   ·根际土壤基因组大小第66-67页
   ·生物多样性第67-69页
 4 讨论第69-70页
 5 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市综合医院户外环境研究
下一篇: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当涂县土地利用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