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3.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3页 |
4.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界定 | 第15-26页 |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概观 | 第15-23页 |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 第15-19页 |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 第19-23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概观 | 第23-26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分野 | 第26-36页 |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差异 | 第26-30页 |
·两者的理论渊源不同 | 第26-28页 |
·两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 第28-29页 |
·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差异 | 第29页 |
·对待资本主义态度的差异 | 第29-30页 |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道路上的分歧 | 第30-36页 |
·对待现今共产党执政国家的态度的差异 | 第30-31页 |
·两者的政治制度不同 | 第31-33页 |
·两者的经济制度不同 | 第33-34页 |
·两者的国际政策不同 | 第34-35页 |
·两者的奋斗目标不同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态关联 | 第36-49页 |
·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演变的历史回顾 | 第36-44页 |
·从排斥转向交往 | 第36-39页 |
·从对抗转向合作 | 第39-44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 第44-47页 |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 | 第44-46页 |
·从全面批判到选择借鉴 | 第46-47页 |
·中国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几点结论 | 第49-55页 |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之间可资借鉴,但不能照搬 | 第49-50页 |
·联合各派社会主义者,博各派之长 | 第49页 |
·社会主义有模式,但没有唯一固定模式 | 第49-50页 |
·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存在多种模式 | 第50-53页 |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 第50-51页 |
·当今世界的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 第51页 |
·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道路呈现多模式化趋势 | 第51-52页 |
·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 第52-53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