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缘起 | 第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领域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传播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经典信息传播模式 | 第14-16页 |
·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 | 第16-17页 |
·在线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 第17-18页 |
·强联系和弱联系 | 第18-19页 |
·在线社会网络应用的研究 | 第19-22页 |
·社交网络 | 第20-21页 |
·博客 | 第21页 |
·微博 | 第21-22页 |
·复杂网络理论 | 第22-25页 |
·小世界网络 | 第23-24页 |
·幂律分布现象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微博传播机制分析 | 第25-38页 |
·微博的概念 | 第25页 |
·数字馆微博的传播功能设计 | 第25-27页 |
·关注功能 | 第26页 |
·评论功能 | 第26页 |
·转发功能 | 第26页 |
·插入图片 | 第26页 |
·插入话题 | 第26-27页 |
·推荐功能 | 第27页 |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 第27-28页 |
·微博传播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微博传播渠道分析 | 第28-30页 |
·传播内容分析 | 第30页 |
·用户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关注数分析 | 第30-31页 |
·粉丝数分析 | 第31-32页 |
·发博文数分析 | 第32-33页 |
·用户的地区分布 | 第33-3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微博数和转发数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微博数和粉丝数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关注数和粉丝数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微博社区网络结构实证分析 | 第38-51页 |
·微博社会网络的邻接矩阵 | 第38-40页 |
·中心性——用户影响力的量化分析 | 第40-44页 |
·度数中心性(point centrality)分析 | 第40-42页 |
·中间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分析 | 第42-43页 |
·接近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分析 | 第43-44页 |
·平均距离及聚类系数的测量 | 第44-45页 |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凝聚子群分析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数字馆微博运营的改进方案 | 第51-54页 |
·充分利用网络中心人物的影响力 | 第51页 |
·加强信息反馈和培育用户子群 | 第51-53页 |
·利用实体馆资源加强用户推广 | 第53页 |
·利用数字馆科普资源增强内容建设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4-56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54页 |
·论文的结论 | 第54-55页 |
·不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