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关键问题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8页 |
·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 | 第13-14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的策略实现 | 第15-16页 |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性分析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19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风电接入电网的特性研究 | 第21-39页 |
·引言 | 第21页 |
·风电接入电网的控制目标研究 | 第21-31页 |
·风电场接入电网规范研究 | 第22-24页 |
·风电场输出功率稳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模式研究 | 第26-31页 |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特性研究 | 第31-37页 |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分析 | 第31-34页 |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控制及分析 | 第34-35页 |
·有功功率限制下的风电机组控制 | 第35-37页 |
·风电场与风力发电机组协调策略研究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 第39-71页 |
·引言 | 第39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原理 | 第39-42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算法 | 第42-57页 |
·风电场控制模式 | 第42-44页 |
·风电场超短期有功功率预测 | 第44-48页 |
·风电场功率分配算法 | 第48-57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7-70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预测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风电场控制模式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功率分配算法仿真 | 第64-69页 |
·基于功率预测的控制效果仿真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基于Multi-Agent的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在风电机组中的实现 | 第71-89页 |
·引言 | 第71页 |
·基于WiMAX 的风电场网络协议设计 | 第71-79页 |
·风电场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 第71-73页 |
·基于WiMAX 的风电场网络协议设计 | 第73-77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基于智能多代理的风电机组控制策略 | 第79-88页 |
·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研究 | 第79-80页 |
·基于智能多代理的风电机组结构 | 第80-81页 |
·风电机组智能代理设计 | 第81-85页 |
·控制性能仿真试验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研究 | 第89-114页 |
·引言 | 第89页 |
·全局转速控制策略设计 | 第89-98页 |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特性分析 | 第89-91页 |
·风力发电机组转速控制算法 | 第91-93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93-98页 |
·转矩控制策略设计 | 第98-104页 |
·风力发电机组转矩特性分析 | 第98-99页 |
·风力发电机组转矩控制算法 | 第99-102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102-104页 |
·风力发电机组混沌控制算法设计 | 第104-113页 |
·风力发电机混沌属性分析 | 第105-107页 |
·基于Backstepping的风电机组混沌控制 | 第107-111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性能分析 | 第114-124页 |
·引言 | 第114页 |
·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4-123页 |
·风力发电机组模型研究 | 第114-116页 |
·风力发电机组稳定性分析算法 | 第116-119页 |
·风力发电机组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19-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设计及实验 | 第124-137页 |
·引言 | 第124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设计 | 第124-128页 |
·控制流程设计 | 第124-126页 |
·模块结构设计 | 第126-128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测试 | 第128-133页 |
·测试条件及环境 | 第128-129页 |
·测试内容 | 第129-133页 |
·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133-136页 |
·10台风电机组的控制效果 | 第133-135页 |
·20台风电机组的控制效果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