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GSTE中的符号仿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引言第10-11页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课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现状第12-1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章节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形式化验证方法简介第15-27页
   ·形式化验证方法第15-18页
     ·传统的模拟验证第16页
     ·硬件形式化验证第16-18页
   ·STE 验证方法第18-22页
     ·STE 基本理论第18-19页
     ·STE 验证的特点第19-22页
     ·STE 验证的不足第22页
   ·GSTE 验证方法第22-25页
     ·断言图第23-24页
     ·GSTE 验证算法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验证软件 VIS 的研究与分析第27-42页
   ·VIS 概述第27-28页
   ·电路模型第28-29页
   ·模型的抽取第29-31页
   ·模型的性质第31-37页
     ·线性时态逻辑 LTL第32-34页
     ·计算树逻辑 CTL第34-37页
   ·VIS 验证命令流程第37-39页
   ·VIS 内部结构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第42-48页
   ·需求分析第42页
   ·设计要求第42-43页
   ·平台开发环境第43页
   ·系统架构设计第43-44页
   ·主要模块设计第44-47页
     ·前台设计第44-46页
     ·后台设计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验证仿真平台的具体实现第48-74页
   ·前台的具体实现第49-57页
     ·主界面的实现第49-53页
     ·断言图编辑区域的实现第53-57页
   ·VIS 后台仿真算法的实现第57-66页
     ·GSTE 算法的实现第57-59页
     ·断言图的后台实现第59-61页
     ·符号仿真的实现第61-66页
   ·交通灯实例的演示第66-73页
     ·问题的提出与建模第66-69页
     ·断言图的建立第69-70页
     ·仿真验证结果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7页
   ·全文总结第74-76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75页
     ·存在的不足第75-76页
   ·工作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OTP存储器电荷泵系统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单调退化电子器件的寿命分析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