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背离与突破--论宗璞小说(1978-1985)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宗璞小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二 本论文的中心观点、创新点及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介绍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的借鉴 | 第14-36页 |
第一节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 第14-19页 |
一 内心独白 | 第15-17页 |
二 自由联想 | 第17-19页 |
第二节 荒诞手法的运用 | 第19-22页 |
一 人物形象的荒诞 | 第20-22页 |
二 环境的荒诞 | 第22页 |
第三节 象征手法的运用 | 第22-27页 |
一 标题的象征 | 第23-24页 |
二 事物的象征 | 第24-27页 |
第四节 内倾限知视点的运用 | 第27-30页 |
第五节 情节淡化 | 第30-36页 |
第二章 思想上的背离和艺术上的突破 | 第36-47页 |
第一节 思想上的背离 | 第36-43页 |
一 社会历史观 | 第36-39页 |
二 认识论 | 第39-42页 |
三 伦理观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艺术上的突破 | 第43-47页 |
一 视点背后的启蒙意义 | 第44页 |
二 理性制约意识流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借鉴、背离与突破的原因 | 第47-57页 |
第一节 个人知识结构的影响 | 第47-52页 |
一 西方文化的长期滋养 | 第47-50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时代背景的影响 | 第52-57页 |
一 相同的“心理情绪背景”——借鉴的可能 | 第53-54页 |
二 新时期宽松的文学环境——使用的可能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一 作品类 | 第62-64页 |
二 论文类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