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锌镍电池氧化锌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1页
   ·引言第11-13页
   ·锌镍二次电池简介第13-19页
     ·锌镍二次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第13-14页
     ·锌镍二次电池的结构第14-16页
     ·锌镍二次电池的国内外发展概述第16-19页
   ·锌电极的研究现状第19-29页
     ·锌负极变形第20-21页
       ·锌负极变形机理第20-21页
       ·解决锌负极变形的途径第21页
     ·锌负极的枝晶第21-24页
       ·枝晶生长机理第22页
       ·枝晶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2页
       ·锌枝晶的抑制方法第22-24页
     ·锌电极腐蚀第24-26页
       ·锌电极腐蚀机理第24-25页
       ·解决锌电极腐蚀的途径第25-26页
     ·钝化第26-28页
       ·钝化的形成机理第26-27页
       ·解决钝化的途径第27-28页
     ·其他问题第28-29页
       ·镍电极的膨胀和毒化第28页
       ·隔膜的氧化和穿透第28-29页
       ·漏液与电池破裂第29页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选题依据第2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1-38页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1-33页
     ·实验药品第31-32页
     ·实验仪器第32-33页
   ·材料合成第33-34页
     ·成核剂的制备第33-34页
       ·ZnO-Bi_2O_3粉末的制备第33页
       ·ZnO-Bi_2O_3-YNbO_4粉末的制备第33页
       ·ZnO-Bi_2O_3-Co_2O_3-Co_3O_4(简称C_1)粉末的制备第33-34页
     ·均匀沉淀法制备ZnO/ZnO-Bi_2O_3,ZnO/(ZnO-Bi_2O_3-YNbO_4)及ZnO/C_1纳米复合材料第34页
   ·材料表征第34-35页
     ·物相分析(XRD)第34页
     ·表面形貌分析(SEM)第34-35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5-38页
     ·电解池第35-36页
     ·电极及电解液的制备第36-37页
     ·锌镍模拟电池的装配第37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37页
     ·循环伏安(CV)测试第37-38页
第三章 ZnO/ZnO-Bi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第38-51页
   ·引言第38-39页
   ·物相及微观形貌分析第39-41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1-49页
     ·循环性能第41-42页
     ·充放电特性及充放电中值电压第42-45页
     ·慢扫描循环伏安性能第45-46页
     ·循环过程中材料形貌衍变分析第46-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ZnO/(ZnO-Bi_2O_3-YNb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第51-61页
   ·引言第51-52页
   ·物相及微观形貌分析第52-54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4-59页
     ·循环性能第54-55页
     ·充放电性能及充放电中值电压第55-57页
     ·慢扫描循环伏安性能第57-58页
     ·循环过程中材料形貌衍变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ZnO/(ZnO-Bi_2O_3-Co_2O_3-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第61-69页
   ·引言第61-62页
   ·物相及微观形貌分析第62-64页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4-68页
     ·循环性能第64页
     ·充放电性能第64-65页
     ·慢扫描循环伏安性能第65-66页
     ·氧化锌及ZnO/C_1纳米复合材料循环过程的形貌衍变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ZnO-Bi_2O_3,ZnO-Bi_2O_3-YNbO_4及ZnO-Bi_2O_3-Co_2O_3-Co_3O_4对锌镍电池电化学性能影响及作用机制第69-77页
   ·引言第69页
   ·XRD分析第69-70页
   ·SEM分析第70-71页
   ·电化学性能第71-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七章 总结第77-80页
   ·总结第77-79页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8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性磨粒流光整加工中直角约束流道的流场特性及其对冲扰动湍流场主动控制方法
下一篇:E.coli K5合成Heparosan关键酶基因kfic的克隆与表达及Heparosan解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