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制度保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3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理论意义第9页
     ·实践意义第9页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第10-12页
     ·研究重点及难点第10-11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1-12页
   ·研究的内容框架第12-13页
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述评与理论基础第13-2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第13页
     ·利益表达问题的研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关于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问题的研究第16-18页
   ·理论基础第18-22页
     ·社会分层理论第18-19页
     ·社会冲突理论第19页
     ·民主协商理论第19-20页
     ·需要层次理论第20-22页
3 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概述第22-26页
   ·转型期的含义第22-23页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含义第23页
   ·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构成第23-24页
   ·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特点第24-26页
4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发生机理第26-36页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界定第26页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现状第26-33页
     ·基本生活保障第26-28页
     ·劳动就业权益第28-29页
     ·社会保障权益第29-31页
     ·住房保障第31-32页
     ·文化教育第32-33页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必要性第33-36页
5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的困境第36-41页
   ·利益诉求的表达方面第36-37页
     ·利益诉求主体不成熟,诉求意识和诉求能力较弱第36页
     ·利益表达渠道效能较低,诉求效益较差第36-37页
     ·制度外非法利益表达行为增加,诉求成本加大第37页
   ·利益诉求的受理方面第37-39页
     ·诉求客体对利益诉求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应对第37-38页
     ·诉求客体受有限理性局限,公共决策价值倾向发生偏移第38页
     ·公共权力的社会监督有限,导致权力异化,公共利益被忽视第38-39页
   ·利益诉求的实现方面第39-41页
     ·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利益诉求实现效果较差第39页
     ·公共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实现效果难以体现第39页
     ·法律规范不健全,利益诉求实现的法律保障不力第39-41页
6 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困境的成因第41-46页
   ·政治因素第41-42页
     ·政府服务理念未深入,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型政府尚未建立第41页
     ·政府行政结构层级过多,信息传递失真第41页
     ·政府决策体制存在不足,信息公开质量不够高第41-42页
     ·法制建设滞后,司法不公,法律的社会认同和信任降低第42页
   ·主体因素第42-43页
     ·传统臣民思想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制约第42-43页
     ·经济实力薄弱,社会地位较低第43页
     ·社会资本缺乏,质量较差第43页
   ·社会因素第43-46页
     ·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发展不成熟第43-44页
     ·大众传媒发展不平衡,价值取向偏移第44页
     ·社会融合水平不高,面临社会排斥第44-46页
7 解决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困境的制度构想第46-55页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46-48页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第46-47页
     ·推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47页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47-48页
   ·加快利益表达渠道制度建设第48-51页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第48-49页
     ·完善信访制度第49-50页
     ·健全听证制度第50页
     ·完善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第50-51页
   ·完善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制度第51-52页
     ·正确定位社区居委会第51页
     ·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第51-52页
     ·加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第52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52-53页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第52页
     ·统一管理,提高统筹层次,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别第52页
     ·加强监管,强化企业的社会保障责任第52-53页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第53页
   ·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第53-55页
     ·推进法律援助实施主体的多元化,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参与度第53页
     ·拓宽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渠道,建立多方筹集机制第53-54页
     ·加强法律援助队伍,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素质第54-55页
8 结论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9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推动CSR建设研究
下一篇: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对安置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以大昌镇为访谈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