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23页
 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研究第15-16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内容研究第16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历史沿革过程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研究第17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研究第17-18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内容研究第18-19页
     ·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第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9-20页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第20-22页
   ·研究思路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0页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20-21页
     ·归纳分析法与演绎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第21页
   ·篇章结构第21-22页
 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2-23页
   ·创新点第22页
   ·不足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3-27页
 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3-24页
   ·农林高等院校第2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第23页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第23-24页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人职匹配理论第24页
   ·人组织匹配理论第24-25页
   ·职业发展理论第25页
   ·多元智力理论第25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第27-44页
 1 构建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第27页
 2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35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7-28页
   ·具体指标的确定第28-35页
     ·道德个性第28-29页
     ·基本能力第29-31页
     ·专业能力第31-32页
     ·实践能力第32-33页
     ·发展能力第33-34页
     ·其他方面第34-35页
 3 AHP法的基本原理及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5-37页
 4 数据来源及指标的计算第37-40页
   ·数据来源与目标值的确认第37-39页
   ·指标的计算第39-40页
 5 雷达图分析与基本结论第40-44页
   ·雷达图分析第40-41页
     ·道德个性方面第40页
     ·基本能力方面第40页
     ·专业能力方面第40-41页
     ·实践能力方面第41页
     ·发展能力方面第41页
     ·其他方面第41页
   ·基本结论第41-44页
第四章 当前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4-53页
 1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44-46页
   ·个人基本特征第44-45页
   ·职业生涯规划第45页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第45-46页
   ·就业行为第46页
 2 学校因素第46-47页
   ·基本特征第46页
   ·培养模式第46-47页
   ·办学特色与专业设置第47页
   ·就业指导工作第47页
 3 政府因素第47-49页
   ·相关扶持就业政策第47-48页
   ·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第48页
   ·大学生实习制度第48-49页
 4 用人单位因素第49页
   ·用人单位的用人政策第49页
   ·与学校共建实践基地情况第49页
 5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第49-51页
 6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特点第51页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第51页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第51页
   ·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第51页
 7 结论第51-53页
第五章 提升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第53-63页
 1 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策略第53-56页
   ·做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第53-54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54页
   ·夯实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第54-55页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第55-56页
 2 学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第56-58页
   ·转变培养目标与模式第56-57页
   ·调整专业设置第57页
   ·加强实践性教学第57页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第57-58页
 3 政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第58-60页
   ·加强就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第58-59页
   ·加强对高校办学的宏观指导第59页
   ·健全实习制度以及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第59-60页
   ·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第60页
 4 用人单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第60-63页
   ·加强与学校的就业信息联系与合作第60页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第60-61页
   ·提供大学生实习机会第61页
   ·与学校共建实践基地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就业研究--以牛耳软件教育机构为例
下一篇:农村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