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建议权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公民建议权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公民建议权的定义 | 第12-15页 |
一、 公民建议权的法律依据 | 第12-14页 |
二、 本文公民建议权的概念 | 第14页 |
三、 建议权与批评权的区别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公民建议权的特征 | 第15-16页 |
一、 广泛性 | 第15页 |
二、 参与性 | 第15页 |
三、 多样性 | 第15页 |
四、 基础性 | 第15-16页 |
五、 政治性 | 第16页 |
第三节 公民建议权的内容 | 第16-18页 |
一、 建议人的权利 | 第16-17页 |
二、 建议人的义务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公民建议权的表现形式 | 第18-21页 |
一、 体制内的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二、 体制外的表现形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公民建议权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第一节 人民主权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服务政府理论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公民参与理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公民建议权的保障机制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有关国家的保障机制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保障机制 | 第30-35页 |
一、 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 第30-31页 |
二、 信访制度 | 第31-32页 |
三、 新闻制度 | 第32-33页 |
四、 其他制度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的现状 | 第35-38页 |
第一节 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制度的完善及其途径 | 第38-46页 |
一、 加强公民意识 | 第38-39页 |
二、 进一步完善保障公民建议权的相关法制和机制 | 第39-41页 |
三、 进一步提高公民行使建议权的组织化程度 | 第41-42页 |
四、 进一步拓宽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途径 | 第42-43页 |
五、 切实保障建议人的权利 | 第43-44页 |
六、 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