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3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5页 |
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内涵及优越性 | 第16-24页 |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种类 | 第16-18页 |
·村镇银行 | 第16页 |
·小额贷款公司 | 第16-17页 |
·资金互助社 | 第17-18页 |
2 性质和特点 | 第18-20页 |
·注册资本金较低 | 第18页 |
·服务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 第18页 |
·股东持股比例一定 | 第18-19页 |
·治理机构设置灵活 | 第19页 |
·监管指标明确 | 第19-20页 |
3 新型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 | 第20-21页 |
·新设方式 | 第20页 |
·改造方式 | 第20页 |
·分立方式 | 第20-21页 |
4 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越性 | 第21-24页 |
·有利于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 第21页 |
·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制度 | 第21-22页 |
·有利于满足农村有效金融需求 | 第22页 |
·有利于规范和治理农村民间经济行为,建立稳定金融秩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村镇银行比重最大 | 第25-26页 |
2 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得到一定满足,金融创新产品增多 | 第26-27页 |
3 贷款中间流程有所简化,市场交易成本逐步减少 | 第27-28页 |
4 十分灵活的利率决定机制 | 第28-29页 |
5 风险抵御力增强,实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31-40页 |
1 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及瓶颈 | 第31-37页 |
·村镇银行大部分设在县城,降低了服务质量 | 第31-32页 |
·存贷比高位运行,易发生流动性风险 | 第32-33页 |
·股权模式单一,致使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 第33-34页 |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限制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 第34-35页 |
·经营观念陈旧化与经营方式创新化的矛盾 | 第35页 |
·资金规模有限,降低了信贷供给的总量 | 第35-37页 |
2 湖南农村金融缺陷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高风险农业产业及弱势乡镇企业 | 第37-38页 |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第38页 |
·不完备契约与制度信任不健全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和发展的对策 | 第40-54页 |
1 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 | 第40-45页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要求 | 第40-42页 |
·开发新的金融机构和商业模式的概念 | 第42-45页 |
2 发展湖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策 | 第45-54页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 第45-47页 |
·走"村社区内部金融+外部金融扶助"相结合的路子解决信贷供给短缺 | 第47-50页 |
·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规范、创新、监管,防止出现系统风险 | 第50-52页 |
·金融产品创新 | 第52页 |
·金融服务创新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