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民间儿童收惊习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理论和方法 | 第17-18页 |
1 辽东民间儿童收惊习俗概述 | 第18-24页 |
·辽东区域人文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辽东民间儿童收惊习俗表现形态 | 第19-20页 |
·辽东民间儿童收惊习俗基本特征 | 第20页 |
·辽东收惊习俗盛行原因解析:兼与辽西北比较 | 第20-24页 |
2 收惊习俗生成溯源: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 | 第24-31页 |
·民众灵魂信仰观念 | 第24-26页 |
·民众灵魂信仰观念的历史性 | 第24-25页 |
·民众灵魂信仰观念的世界性 | 第25-26页 |
·人类与“鬼神”的渊源 | 第26-28页 |
·生与死二元对立关系 | 第26-27页 |
·阴与阳二元对立关系 | 第27页 |
·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关系 | 第27-28页 |
·辽东民众灵魂信仰观念 | 第28-29页 |
·辽东儿童受惊的地方性话语 | 第29-31页 |
3 辽东儿童收惊习俗传承研究 | 第31-38页 |
·辽东儿童收惊习俗传承脉络 | 第31-33页 |
·历史上的收惊习俗:主体医疗方式 | 第31页 |
·现今的收惊习俗:辅助医疗方式 | 第31-32页 |
·未来的收惊习俗:或将长期存在的补充医疗方式 | 第32-33页 |
·收惊习俗传承方式研究 | 第33-36页 |
·业缘传承 | 第33-34页 |
·家庭传承 | 第34-35页 |
·地缘传承 | 第35-36页 |
·收惊习俗传承特征研究 | 第36-38页 |
·仪式性特征 | 第36-37页 |
·口头程式性特征 | 第37页 |
·表演性特征 | 第37-38页 |
4 辽东儿童收惊习俗的符号学阐释 | 第38-51页 |
·收惊习俗中物类符号解析 | 第39-46页 |
·接触类符号 | 第39-41页 |
·祭品类符号 | 第41-43页 |
·镇物类符号 | 第43-45页 |
·自然崇拜类符号 | 第45-46页 |
·收惊习俗中语言类符号解析 | 第46-51页 |
·收惊习俗中的数字符号 | 第46-47页 |
·收惊习俗中的乳名符号 | 第47-48页 |
·收惊习俗中的符咒符号 | 第48-51页 |
5 辽东儿童收惊习俗的功能阐释 | 第51-60页 |
·收惊习俗治疗功能剖析 | 第51-57页 |
·收惊习俗的心理治疗机制阐发 | 第51-55页 |
·收惊习俗的乡土医疗方式探析 | 第55-57页 |
·收惊习俗文化功能剖析 | 第57-60页 |
·儿童情感认知培养功能 | 第57-58页 |
·丰富医疗文化知识体系 | 第58页 |
·民众的生存智慧展现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