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1 债权治理效应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公司治理 | 第20页 |
| ·债权治理 | 第20-21页 |
| ·债权治理效应 | 第21页 |
| ·债权治理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激励理论 | 第21-23页 |
| ·控制权理论 | 第23-24页 |
| 2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一般分析 | 第24-30页 |
| ·债权治理效应的途径分析 | 第24-27页 |
| ·稀释管理层对自由现金流使用的权利 | 第24-25页 |
| ·对企业业绩产生的杠杆作用 | 第25页 |
| ·破产威胁效应 | 第25-26页 |
| ·债权人直接接入公司治理 | 第26-27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现状 | 第27-30页 |
| ·稀释管理层对自由现金流使用权利的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 ·对企业业绩产生杠杆作用现状分析 | 第28页 |
| ·破产威胁效应现状分析 | 第28页 |
| ·债权人直接介入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 3 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 ·实证设计 | 第30-32页 |
| ·研究样本 | 第30页 |
| ·变量设计 | 第30-31页 |
|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 ·实证模型的构造 | 第31-32页 |
| ·实证分析 | 第32-37页 |
| ·实证结论 | 第37-38页 |
| 4 结论及建议 | 第38-43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建议 | 第38-43页 |
| ·进一步加强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 | 第39-40页 |
| ·加强银行治理能力的建设 | 第40-41页 |
| ·借鉴国外的先进治理模式经验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