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角下的共谋性腐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共谋性腐败的界定 | 第17-21页 |
·单位腐败与集体腐败 | 第17页 |
·共谋性腐败的定义 | 第17-21页 |
第3章 共谋性腐败行为的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 第21-32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 第21-26页 |
·腐败博弈模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战略式表述 | 第23-25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 | 第25-26页 |
·腐败模型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 第26-32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扩展式表述 | 第26-29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 第29-32页 |
第4章 共谋性腐败行为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 | 第32-39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 第32-36页 |
·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32页 |
·不同风险下的腐败博弈模型 | 第32-36页 |
·腐败模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 第36-39页 |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36页 |
·腐败博弈模型的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 第36-39页 |
第5章 共谋性腐败行为的预防性政策建议 | 第39-43页 |
·提高腐败行为的被查处概率 | 第39页 |
·提高腐败行为的惩处成本 | 第39-40页 |
·抑制腐败行为的示范作用 | 第40-41页 |
·加强公民监督 | 第41页 |
·完善公务员轮岗制度 | 第41-42页 |
·强化道德约束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