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塔斜拉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1页 |
| 插图清单 | 第11-13页 |
| 插表清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斜拉桥的发展 | 第14页 |
| ·矮塔斜拉桥简介 | 第14-17页 |
|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概述 | 第17-19页 |
| ·施工监控的目的 | 第17页 |
| ·施工监控的意义 | 第17-18页 |
| ·施工监控的精度 | 第18-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4页 |
| ·工程概况 | 第19-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桥梁施工监控的理论及方法 | 第24-30页 |
| ·桥梁施工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 ·预测控制法 | 第24页 |
| ·事后调整控制法 | 第24-25页 |
| ·最大宽容法 | 第25页 |
| ·自适应控制法 | 第25页 |
|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 ·正装计算法 | 第25-26页 |
| ·倒装计算法 | 第26-27页 |
| ·无应力状态法 | 第27-28页 |
| ·桥梁施工控制误差调整理论与方法 | 第28-30页 |
|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法 | 第28页 |
| ·卡尔曼滤波法 | 第28-29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斜拉桥监控方案 | 第30-37页 |
| ·结构几何线形监测 | 第30-31页 |
| ·主梁标高监测 | 第30-31页 |
| ·索塔轴线偏移观测 | 第31页 |
| ·主梁轴线偏移观测 | 第31页 |
| ·斜拉索索力监测 | 第31-32页 |
| ·主梁、索塔控制截面应力监测 | 第32-35页 |
| ·主梁、索塔、拉索温度观测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斜拉桥仿真计算 | 第37-58页 |
| ·计算结果提取 | 第39-44页 |
| ·施工阶段截面应力 | 第39-43页 |
| ·施工阶段累积变形值 | 第43页 |
| ·塔柱底、顶端顺桥向累计位移 | 第43-44页 |
|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44-53页 |
| ·设计标高的确定 | 第44页 |
| ·预拱度的确定 | 第44-49页 |
| ·挂篮变形的确定 | 第49-53页 |
| ·挂篮加固对桥梁监控的影响 | 第53-58页 |
| ·索力、应力变化比较 | 第53-55页 |
| ·位移变化比较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斜拉桥现场数据分析 | 第58-68页 |
| ·线性控制 | 第58-64页 |
| ·底模立模标高复测 | 第58-59页 |
| ·控制截面相对挠度观测 | 第59-63页 |
| ·悬臂段浇筑截面高度控制 | 第63-64页 |
| ·应力控制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斜拉桥实体模型及梁格法的研究 | 第68-77页 |
| ·实体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68-71页 |
| ·梁格法的研究 | 第71-76页 |
| ·梁格法的简介 | 第71-72页 |
| ·梁格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 ·梁格法计算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