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8-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8-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2-13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2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3-27页 |
·网络的主要特点及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 第13-18页 |
·网络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 第18-21页 |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 第18-20页 |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 第20-21页 |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 第21-27页 |
·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第22-24页 |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工作原则 | 第27-35页 |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利用情况 | 第27-28页 |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特点 | 第28-31页 |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31-32页 |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 第32-33页 |
·教学方式和教学载体灵活多样 | 第32页 |
·教学内容全面及时 | 第32页 |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趋于平等 | 第32-33页 |
·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 第33页 |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 第33-35页 |
·坚持“趋利”与“避害”相结合 | 第33页 |
·坚持教师主导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 第33-34页 |
·坚持监督与引导相结合 | 第34页 |
·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 第35-42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的创新 | 第35-36页 |
·紧跟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 第35页 |
·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培养观念 | 第35-36页 |
·树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新观念 | 第36页 |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 第36-38页 |
·进行明辨是非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 | 第36-37页 |
·强化社会主义舆论导向教育 | 第37页 |
·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 第37-38页 |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 第38-39页 |
·积极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 第38页 |
·采用平等互动的新教学方式 | 第38页 |
·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 第38-39页 |
·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 第39-40页 |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39页 |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体系 | 第39-40页 |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能力 | 第40页 |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素质 | 第40页 |
·构建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督的新体系 | 第40-42页 |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 第40-41页 |
·强化网络法制教育 | 第41页 |
·加强网络管理和监督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