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婚纱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24页 |
第一节 婚纱的定义与起源 | 第16-19页 |
一、婚纱的定义与解析 | 第16-17页 |
二、婚纱起源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婚纱廓型的历史变迁概述 | 第19-23页 |
一、古代婚纱(公元前3100年-5世纪) | 第19页 |
二、中世纪婚纱(5世纪-15世纪) | 第19-20页 |
三、近世纪婚纱(15世纪-18世纪) | 第20页 |
四、近代婚纱(19世纪) | 第20-21页 |
五、现代婚纱(20世纪) | 第21-2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鱼尾式婚纱的源流及其设计分类 | 第24-34页 |
第一节 鱼尾式婚纱的特征、起源与发展 | 第24-28页 |
一、鱼尾式婚纱的特征 | 第24页 |
二、鱼尾式婚纱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8页 |
第二节 当代鱼尾式婚纱风格的分类 | 第28-31页 |
一、鱼尾式婚纱的古典风格 | 第28页 |
二、鱼尾式婚纱的优雅风格 | 第28-29页 |
三、鱼尾式婚纱的性感风格 | 第29页 |
四、鱼尾式婚纱的浪漫风格 | 第29-30页 |
五、鱼尾式婚纱的前卫风格 | 第30页 |
六、鱼尾式婚纱的民族风格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鱼尾式婚纱裙身的结构设计分类 | 第31-33页 |
一、横向分割 | 第31页 |
二、竖向分割 | 第31-32页 |
三、斜向分割 | 第32页 |
四、设计分割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鱼尾式婚纱号型系列控制部位参考表的设置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女性臀部与腿部形态结构分析 | 第34-37页 |
一、女性臀部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二、女性下肢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针对鱼尾式婚纱结构设计的人体测量 | 第37-42页 |
一、测量部位 | 第37-38页 |
二、测量数据统计 | 第38-41页 |
三、测量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鱼尾式婚纱号型系列控制部位参考表的设置 | 第42-4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影响鱼尾式婚纱合体性造型与结构的因素研究 | 第44-64页 |
第一节 鱼尾式婚纱裙身膝围最小放松量分析 | 第44-48页 |
一、目标数据测量的前提 | 第45-46页 |
二、目标数据测量统计与总结 | 第46-48页 |
第二节 人体腿测曲线及裙身侧缝线与臀围竖直切线的角度对比分析 | 第48-52页 |
一、人体腿侧曲线与臀围线竖直切线的角度分析 | 第48-50页 |
二、结合鱼尾式婚纱的理论角度分析 | 第50-52页 |
第三节 人体臀部曲线及裙身后中线与臀围竖直切线的角度对比分析 | 第52-56页 |
一、目标角度测量方法 | 第52-53页 |
二、人体测量与测量数据总结 | 第53-54页 |
三、结合鱼尾式婚纱的理论角度分析 | 第54-56页 |
第四节 基于人体测量数据的鱼尾式婚纱基型实验 | 第56-62页 |
一、△KL、∠C’、∠D’、∠E’和∠F’的综合实验研究 | 第56-61页 |
二、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61-6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鱼尾式婚纱裙身膝围极小化方法的研究 | 第64-84页 |
第一节 面料的使用技巧 | 第64-71页 |
一、婚纱常用面料简介 | 第64-65页 |
二、鱼尾式婚纱面料的使用技巧 | 第65-67页 |
三、鱼尾式婚纱面料使用技巧的实践 | 第67-71页 |
第二节 造型堆积法 | 第71-74页 |
一、造型堆积法的含义 | 第71页 |
二、造型堆积法的运用 | 第71-72页 |
三、鱼尾式婚纱造型堆积法的实践 | 第72-74页 |
第三节 结构线的设计技巧 | 第74-81页 |
一、鱼尾式婚纱中结构线设计的分类 | 第74-75页 |
二、鱼尾式婚纱中结构线设计的设计实践 | 第75-81页 |
第四节 造型堆积法与结构线设计的结合 | 第81-8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4-86页 |
附录1 | 第86-92页 |
附录2 | 第92-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