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织染、服装、刺绣工艺美术论文--服装论文

鱼尾式婚纱裙身的造型与结构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绪论第10-16页
第一章 婚纱的起源与发展第16-24页
 第一节 婚纱的定义与起源第16-19页
  一、婚纱的定义与解析第16-17页
  二、婚纱起源第17-19页
 第二节 婚纱廓型的历史变迁概述第19-23页
  一、古代婚纱(公元前3100年-5世纪)第19页
  二、中世纪婚纱(5世纪-15世纪)第19-20页
  三、近世纪婚纱(15世纪-18世纪)第20页
  四、近代婚纱(19世纪)第20-21页
  五、现代婚纱(20世纪)第21-2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鱼尾式婚纱的源流及其设计分类第24-34页
 第一节 鱼尾式婚纱的特征、起源与发展第24-28页
  一、鱼尾式婚纱的特征第24页
  二、鱼尾式婚纱的起源与发展第24-28页
 第二节 当代鱼尾式婚纱风格的分类第28-31页
  一、鱼尾式婚纱的古典风格第28页
  二、鱼尾式婚纱的优雅风格第28-29页
  三、鱼尾式婚纱的性感风格第29页
  四、鱼尾式婚纱的浪漫风格第29-30页
  五、鱼尾式婚纱的前卫风格第30页
  六、鱼尾式婚纱的民族风格第30-31页
 第三节 鱼尾式婚纱裙身的结构设计分类第31-33页
  一、横向分割第31页
  二、竖向分割第31-32页
  三、斜向分割第32页
  四、设计分割第32-3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鱼尾式婚纱号型系列控制部位参考表的设置第34-44页
 第一节 女性臀部与腿部形态结构分析第34-37页
  一、女性臀部结构分析第34-36页
  二、女性下肢结构分析第36-37页
 第二节 针对鱼尾式婚纱结构设计的人体测量第37-42页
  一、测量部位第37-38页
  二、测量数据统计第38-41页
  三、测量数据分析第41-42页
 第三节 鱼尾式婚纱号型系列控制部位参考表的设置第42-4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影响鱼尾式婚纱合体性造型与结构的因素研究第44-64页
 第一节 鱼尾式婚纱裙身膝围最小放松量分析第44-48页
  一、目标数据测量的前提第45-46页
  二、目标数据测量统计与总结第46-48页
 第二节 人体腿测曲线及裙身侧缝线与臀围竖直切线的角度对比分析第48-52页
  一、人体腿侧曲线与臀围线竖直切线的角度分析第48-50页
  二、结合鱼尾式婚纱的理论角度分析第50-52页
 第三节 人体臀部曲线及裙身后中线与臀围竖直切线的角度对比分析第52-56页
  一、目标角度测量方法第52-53页
  二、人体测量与测量数据总结第53-54页
  三、结合鱼尾式婚纱的理论角度分析第54-56页
 第四节 基于人体测量数据的鱼尾式婚纱基型实验第56-62页
  一、△KL、∠C’、∠D’、∠E’和∠F’的综合实验研究第56-61页
  二、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第61-6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鱼尾式婚纱裙身膝围极小化方法的研究第64-84页
 第一节 面料的使用技巧第64-71页
  一、婚纱常用面料简介第64-65页
  二、鱼尾式婚纱面料的使用技巧第65-67页
  三、鱼尾式婚纱面料使用技巧的实践第67-71页
 第二节 造型堆积法第71-74页
  一、造型堆积法的含义第71页
  二、造型堆积法的运用第71-72页
  三、鱼尾式婚纱造型堆积法的实践第72-74页
 第三节 结构线的设计技巧第74-81页
  一、鱼尾式婚纱中结构线设计的分类第74-75页
  二、鱼尾式婚纱中结构线设计的设计实践第75-81页
 第四节 造型堆积法与结构线设计的结合第81-8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语第84-86页
附录1第86-92页
附录2第92-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个人简历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穿越类影视剧艺术研究
下一篇: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