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3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区域创新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2页
   ·论文写作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2-24页
     ·论文写作思路和基本结构第22-23页
     ·论文研究内容第23-24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24页
   ·论文创新之处第24-27页
第2章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构成要素分析第27-43页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能力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7-32页
     ·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界定第27-30页
     ·区域创新能力概念界定第30-32页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第32-42页
     ·欠发达地区概念界定第32-34页
     ·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第34-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国外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分析第43-57页
   ·美国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分析第43-47页
     ·美国西部区域的经济开发与创新能力培育第43-45页
     ·美国奥兰治的区域经济开发与创新能力培育第45-46页
     ·硅谷模式的形成第46-47页
   ·日本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分析第47-49页
     ·日本北海道的经济开发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第47-48页
     ·日本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经验第48-49页
   ·欧盟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分析第49-52页
     ·欧盟的区域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第49-51页
     ·德国亚琛地区区域创新经验分析第51-52页
     ·北欧地区区域创新经验分析第52页
   ·印度班加罗尔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分析第52-54页
   ·国外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启示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57-95页
   ·模型假设的提出第57-61页
   ·结构方程第61-72页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第61-62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要素第62-63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第63-64页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方式第64-66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步骤第66-70页
     ·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的统计方法第70-71页
     ·结构方程分析的应用软件和路径图第71-72页
   ·指标的选取第72-76页
   ·问卷设计和调查对象第76-78页
     ·问卷设计第76页
     ·黑龙江省概况第76-78页
   ·数据收集第78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78-84页
     ·样本分析第78-83页
     ·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特征分析第83-84页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84-91页
     ·信度分析第84-85页
     ·效度分析第85-87页
     ·路径图及验证方式第87-88页
     ·结构方程模型评价第88-91页
   ·结果分析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第95-107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5-99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95-96页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96-99页
   ·评价模型的选择第99-101页
   ·模糊综合评价第101-102页
   ·实证研究第102-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6章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对策第107-121页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机制分析第107-110页
     ·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第108-109页
     ·降低企业市场准入第109页
     ·创新企业组织形式第109-110页
     ·完善投资退出机制第110页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环境分析第110-115页
     ·市场环境建设第111-112页
     ·人才环境建设第112-113页
     ·金融环境建设第113-114页
     ·制度环境建设第114-115页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主体分析第115-119页
     ·增强政府的服务性第116页
     ·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第116-118页
     ·调动中介的积极性第118-119页
     ·完善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第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结论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个人简历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plan技术路线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